一个熟悉的声音 一个漂泊的西安人(图)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8:31 华商网-华商报 | |||||||||||||
苏东用他激情澎湃的解说给球迷带来享受 本报记者王鹏摄
苏东在ESPN的工作照“射门———”著名的ESPN中文解说苏东,依靠这带有拉丁风格的一嗓子,早被世界华人足球迷所熟知。“工作很累,事情很多,但我一直有着这份足球激情。”昨日中午在西安含光门外的一家粤菜馆,年纪四十的苏东解说了自己。 避台风藏回老家 “昨天刚从深圳回来,说台风马上就登陆了。还是老家好,这个温度也习惯了。”昨日中午西安市区气温达到33℃,苏东的着装也很简单。赤脚踩着一双棕色低帮休闲皮鞋,淡黄色大短裤配上一件横条T恤。走在街头,苏东并不显眼,如果不听声音,球迷是很难认出他的。 1966年出生的苏东,要比转播镜头里年轻许多,或许这是没有出镜上妆的原因。“假期里人心情最好,一旦欧洲联赛开始,难有空闲。”回家第一个晚上,苏东并没有住在父母的住处。“我预测巴萨和阿森纳在上下半场能踢成1∶1平。”欧洲冠军杯决赛苏东没有错过,可他是在家附近的一家酒店里看的,“是后半夜的比赛,影响老人他们休息。在那里看完球,洗洗睡很方便。” 与本报记者预约的时间本是在上午10时,但考虑到这位老球迷的具体情况,直到11时多才拨打了他在西安使用的电话。 “是信号问题还是怎么了的?在家看ESPN转播声音不对,现场声音很小还模糊得不行。”苏东认为通过电视看球时,现场同期声极为关键,当他坐在转播间看球解说时,从来都有身临其境的直觉。 西安人都是过江龙 大学毕业之后,苏东1990年进入原国家体委担任翻译工作,并参与了北京亚运会筹备工作。1994年苏东和恋人高敏一起去美国求学,次年两人结婚,1996年他们的儿子出生在美国。1997年苏东去新加坡的ESPN继续发展,他和跳水女皇高敏的婚姻也在这一年划上了句号,随后高敏带着儿子移民加拿大。 一个人生活在新加坡的苏东,最要好的朋友也是西安人。“他成天说西安话,还是家乡话说起来过瘾。”回到家里,苏东还是一口地道的西安话。算上念大学的时间,苏东离开故乡已经20年,在这期间他也结识了许多同乡。“西安人在海外很能闯,这一点也让我很自豪。进入一个陌生环境之后,西安人会想尽办法扎根生存,即使想离开,也会在取得成功之后才离开,很有韧劲,每一个都是过江龙。” “立彬正在台北忙他自己的事情,要不然现在肯定拉他出来喝酒。”现陕西东盛男篮主教练王立彬曾效力于ESPN,与苏东也做过同事,同在异乡的两个西安人,很快就成了知己朋友,“一瓶酒一人一半。”对于王立彬回家乡执教,苏东透露前者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主要源于球队成绩。“干什么都别干教练,那不是人干的活儿。”他调侃道。 闲暇踢球铁打前锋 “我们每周都有一场球,我就打前锋,主要是速度比较快。”苏东并没有掩饰自己的足球天赋,他从10岁便开始踢球,已经有30年球龄。他至今还记得一次与香港南华球员的踢球经历,“他们的速度出人意料的慢,我在前面几乎是快步走就行。” 因为工作关系,苏东每周要解说至少12场比赛,因为时差,他和其他人的作息时间大不相同。“人家精神我睡觉,等人都出来了,我都睡过去了。我有一年半时间都没有去过住处附近的市中心。”闲暇时间,苏东几乎把体力都消耗在运动上,“踢球、游泳,要么就是出去旅游。” “那次海钓收获了一条1米多长的鱼,我在海面上和它纠缠了1小时46分钟,才最后把它拖上岸。”短期假期,苏东经常一个人开车到马来西亚或者马六甲。他也是马六甲一个码头的常客,游艇出租业主都喜欢他的光临。“只需要准备两顿饭,价钱又很高,他们都认识我了。”驾驶着游艇的苏东,并不是海钓发烧友。“有的时候就是漫无边际地在海上游荡,把油门开得很大。许多时候,是一个人仰卧在前甲板上发呆。”说起这些时苏东情绪有些黯淡,他每年都要到美国和加拿大转一圈,他儿子苏子超和母亲生活在加拿大。 对于自己的未来生活,苏东有意地把话题岔开。他搓了搓戴在左手小拇指上的戒指,那是表明单身的记号,“算是在新加坡定居了吧。”苏东说还是不要说以后。 加盟ESPN富有戏剧性 刚到美国攻读硕士学位时,苏东最开始在纽约的NY1英文电视台做新闻节目。“一人领着一台机子满市区跑,自己采访、摄像和剪辑,有的时候还得自己播报做主持人。很累,当时的想法就是生存下去。”他认为最初的海外生活不堪回首,但还好挺了过来。 无意中看到当地《世界日报》一则很小的ESPN招聘中文解说员的广告,改变了苏东的人生轨迹。“很不起眼,我刚开始还以为是个骗局。看到他们说三天管吃管住,我也就开始应聘了,想着他们骗也骗不到钱,总不至于把我杀了吧。” 撕了一张国内带过去的信纸,苏东拿钢笔把自己的履历简单记录了一些,便传真给对方。“很快他们就打来了电话,说过去面试,等到了驻地酒店,才感觉到不一般,他们的势头很大。”苏东随后被连续考了三天,最难忘的是被要求在7小时之内完成94页素材的英译汉。“就A4纸那么大,我是学英语的,可一看见就头大了。我就逐段进行了串译,想着结果肯定不乐观,可哪知道这正是标准答案的要求。哈哈,就这样被录取进入ESPN。” 进入ESPN工作之后,苏东才知道与自己一起报名考试的应聘者超过一千人。“我跟老板开玩笑说,早知道那么多人我就不来了。”直到目前为止,苏东还是唯一经过考试走上ESPN的体育评述员。苏东对自己千辛万苦得来的这份工作非常看重,但就是这份工作让他的第一段婚姻被投下阴影。 那一声师从拉丁派 在解说中,苏东的声音总能吸引住国内球迷。这不单单是因为他那磁性和中性混合的嗓音,那一声拉着长调要持续四五秒的“射门———”,不止多少次划破寂静的夜空。“激情多一些,冲动点好,那样看球才有味道。”苏东承认自己偏爱于拉丁式的解说风格,并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诠释比赛进程。 说起自己的拉丁风格确定,还要说起他在解说工作中的第一位老师———ESPN著名解说员维拉维奥。“他和马拉多纳一起踢过球,在公司里解说也是权威,我就向他拜师求艺。”在随后的解说工作中,苏东的风格越来越明显,而这也为该电视台拉拢了不少忠实的华人球迷。 苏东透露说,自己的声音也有变化。“刚开始一气儿就要解说接近8小时,一周下来就有点难受了。后来找到一位80多岁的老解说员,他在纽约解说赛马,能滔滔不绝连喊三四个小时。”老人让苏东纠正发音位置,因为说汉语的人习惯使用前舌音,但长时间解说却应该使用后舌音。 从此以后的6个月时间里,苏东所住的公寓楼旁,就多了一个大冬天含着冰块朗读报纸的年轻人,这个人就是苏东。“这个方法很管用,对于学习英语的国人来说,这也是一个改变发音的捷径。” “解说员在比赛中坚持高涨情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我会坚持,足球比赛会让我肾上腺分泌加速。”当然苏东也在解说过程中碰上过意外,那就是仅有的两次国内联赛解说,“比赛没有办法连贯,总不能说谁谁传球,被断了,谁谁传球,又被断了吧。” 签约本报世界杯专栏 在国内,苏东还受邀担任成都体育学院的客座教授,对这份工作他很看重,他认为教学是极其严肃的事情。对于眼下名人出书成风的事情,苏东说自己没有任何参与热情。“我找不到出书的理由,为了挣钱?”虽说他在国内拥有上亿的忠实观众,可他谦虚地认为,自己的解说风格和工作细节,还没有达到国内教科书的高度。 在昨日中午,苏东也欣然与本报签约,成为本报在世界杯报道期间特约专栏作家之一。“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比赛本身,我解说的时候也一直注意这一点,把比赛原始的一些东西,尽量留给观众享受,而不是被我和嘉宾的声音给淹没。” 对于国内体坛,苏东也一直关注。“有一个不好的现象,怎么越来越多的体育明星和娱乐消息卷在一起,这本来应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这是昨日他对国内体坛,不多的几次评论性语言。“在工作中,我不会过度评论一支球队,或者哪一个球员,那不公平,也是不应该做的。”本报记者孙元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