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综合体育> 其他> 正文 
体育生活化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00:57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体育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健身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除衣、食、住、行以外的第五个基本要素——

  胡同里叫响新理念

  说起“体育生活化”这一新理念,就不能不提到北京市的黄化门社区。

  位于北京景山街道的黄化门社区,面积只有0.0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3998人,社区由两条大街和六条胡同组成,是典型的旧城区和传统的街坊型社区,然而就是这样一片离所谓的“高尚社区”相距甚远的狭窄胡同,这几年来却声名鹊起,黄化门社区居民通过他们在体育健身方面的努力和创新,如今已成为北京市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的示范单位。

  黄化门社区并非浪得虚名。他们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环境建设特色化、组织体系社会化、健身活动多元化、健身服务科学化、器材研制人性化的五大体系。

  所谓环境建设特色化,就是从体育文化环境、体育教育环境、体育人文环境、体育设施环境建设入手,在社区环境建设上突出体育文化特色,目前,社区拥有2000多平方米的社区体育文化活动中心,而1080平方米的碾子户外文体乐园则是北京市第一家千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工程;在组织体系社会化方面,黄化门社区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具有独立社团法人资格的“北京市东城区黄化门社区全民健身协会”。这一协会由社区自治组织、辖区单位、民间社团组织、各类健身俱乐部和社区居民代表组成;健身活动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天天有锻炼,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季季有交流。既有健步行、登山、慢跑,也有拔河、推铁环、抖空竹等趣味性活动;健身科学服务化方面,社区拥有2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和52名健身志愿者,为社区居民宣传科学健身知识,组织体质测试;在器材研制人性化方面,有关部门为他们研制了适合家庭使用的多功能健身器,并送入了100户居民的家中,同时30个“健身伙伴”(里面装有毽、绳、包、哑铃等日常锻炼器材)也相继进入了居民大院。

  目前社区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居民占到全部人口的85%,80%的家庭拥有基本的健身器材。“体育生活化”任重道远

  体育生活化可以营造体育环境,形成体育文化氛围,促使人们形成一种以终身体育为指针的新型生活方式。体育生活化是“以人为本”原则的重要体现,是实现高品质生活的重要途径和重要特征,是推动全民健身向更高层次和更广泛领域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全面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

  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孙康林日前在谈到体育生活化问题时认为,体育生活化是北京市率先进入小康社会后,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新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北京市民的新理念。

  据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李丽莉介绍,在成功地推出黄化门社区这一试点之后,今年北京市的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将进入推广阶段,年底将进一步推出20个优秀社区,并将在2007年进入全面推行阶段。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在谈到体育生活化这一话题时,感慨道:“全民健身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几辈子,全民健身必须和老百姓的需要相结合,否则就没有生命力。”

  虽然体育生活化的美好前景让人神往,但也应该看到,这一进程决不会一蹴而就。目前,体育生活化的进程主要依靠体育部门和政府来推行,群众的自发性和自治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激发。另外,体育生活化的理念也远未做到深入人心。北京市体育局提供的一组数字便很能说明问题:目前北京体育人口只有52.4%,呈现两头多中间少的结构特征,31岁至59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只占全市体育人口的29.93%。这一尴尬的格局恐怕将成为未来“体育生活化”之路的瓶颈性问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