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2006,看我再展“魔法”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02:54 新闻晨报

  ■记忆·2005

  希丁克的澳大利亚“革命”

  在希丁克的记忆里,至今清楚地存留着关于2005年夏天的某些片断。那是世界杯预选赛大洋洲赛区决战的前夜,他刚接过澳大利亚队教鞭。“那时我看了澳大利亚队在联合会
杯上比赛的录像。我发现这支队伍的球员都很不错,体力非常好,身体素质过硬。但他们似乎在踢着一种过时的、不正确的足球———一群队员挤在禁区前20到25米的区域中防守,前面留两个前锋突袭,哪怕对方只有一个前锋也是如此。他们在无谓的往返奔跑中消耗了大量体力,比赛节奏没有快慢上的变化。这样打比赛,无论谁都吃不消。”

  一个“革命”的念头在那一刻从希丁克的脑子里萌发。他倔强地认定,自己必须要改变这个国家“原始的”足球战术。于是,在与乌拉圭的世界杯附加赛到来的前夕,澳大利亚球员经历了一场空前痛苦的训练。希丁克把他们———一群多数在英格兰踢球的球员,带进了埃因霍温附近的一个小镇上,一遍遍地演练他的荷兰式足球。“我需要他们在战术上产生改变。我要求他们充分利用球场的空间,拉开来打攻势足球。一开始,他们很不习惯四周没有队友的打法,但现代足球就是这样的。好在队员都乐于学习新东西,所以我们就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等待战术成熟的那一天。”

  那个秋天过得似乎特别漫长,“澳大利亚革命”一度似乎毫无成效,队员们总是在场上回到习惯的英超踢法。直到一场与牙买加的比赛时,成果才仿佛在一夜间从天而降。“有一天,我突然发现,队员能把我教给他们的东西,用到比赛中去了。于是我们就成功了。”

世界杯附加赛随后如期而至,澳大利亚如愿淘汰乌拉圭,32年来首次进军世界杯。那天有澳大利亚记者评价:“希丁克用极短的时间,把一支战术混乱的球队,变成了一支有组织和秩序的球队。”

  ■记忆·2005-2006

  “脚踏两只船”并不矛盾

  在骨子里,希丁克其实是一个很倔强的人。1996年欧锦赛荷兰队的失利给了他太深的打击,从此以后他总要为自己的执教制定一些“原则”———哪怕稀奇古怪,也不可动摇。希丁克至今认为,2002年他在韩国的成功,主要不是由于朴智星们在场上狂奔、或者说韩国队练就了什么超人的体能,而是因为在韩国,一切由他说了算。

  他说:“刚到韩国时,总有一些外在的因素,想要干涉国家队。而在我看来,这种力量对于国家队的建设和发展,是毁灭性的。所以我在韩国立下了规矩,球队的老板只有一个———那就是我,只有我才能对球队说了算。此外,我所要负责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韩

国足协主席。其他人,我没有必要向他们汇报我在干什么。那时我带着球队在欧洲到处打比赛,主席说经费不是问题,于是我就坚持这么干下去。”

  在2005年的夏天,其实有很多国家队曾经秘密地与希丁克接触,但最终他们都悄无声息地离去。因为这一次,希丁克又定下了一条古怪的原则———必须同时执教埃因霍温。

  “确实曾经有过一些国家队跟我有接触,但是大多数都要求我放弃埃因霍温,单独执教他们的球队。而我,不愿意在那时———打造埃因霍温即将成型的时候离开。”据希丁克说,澳大利亚足协最初也不同意他两头兼顾,但是在他威逼不干和“晓之以理”的双重“胁迫”下,澳大利亚足协终于妥协。“我答应了他们,因为他们最终表示,可以接受我同时兼任埃因霍温主教练这一事实。”

  事实上,在2005-06赛季,大多数时间希丁克都在欧洲,只有在澳大利亚的主场比赛时,才前往澳大利亚。“澳大利亚队的绝大多数球员都在欧洲联赛踢球,他们可以在埃因霍温队比赛间歇期,到这里来集训。我知道一个地方,离市中心10公里,那里远离外界的干扰。我带着他们在那里训练,这样有什么不好呢?”

  记者提醒道,在2005年,澳大利亚超级联赛也风风火火地登场。难道澳超的球员,真的没有一个值得一看?“不,我不认为我会忽略他们。我有一个助手,他会关注每一场澳超联赛,告诉我那里是否冒出了值得入选的队员。”

  ■展望·2006

  相信我,我们能进16强

  在世界杯的历史上,澳大利亚还从没有赢过球。32年前,他们的第一次世界杯之旅,以一平两负、一球不进的耻辱成绩,结束了全部征程———巧的是,那一次世界杯,也是在德国举行。这一次,一个月之后,同样的国度,同样的世界杯之旅,澳大利亚将遭遇巴西、日本和克罗地亚。希丁克说:“相信我,澳大利亚能够进入16强。”

  “我曾经跟队员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达成了一致,虽然我们现在的世界排名只有54位。但是在世界杯上,我们应该能够进入第二轮。”希丁克说,“巴西队是非常强的。但对于日本和克罗地亚,我们都有获胜机会。尤其是克罗地亚,他们中的许多队员,跟我的球员都是队友。对我们来说,他们没有丝毫陌生感。”

  希丁克的信心,还来自去年深秋的那场“革命”。现在他确信,如今的澳大利亚队已脱胎换骨,希丁克说,他的球队在世界杯上仍将会高举进攻大旗,就如同四年前韩国队做过的那样。

  没有人知道,对于澳大利亚,希丁克的内心,是否一如他的表情那般自信和平静;也没有人能够解释,在埃因霍温的最后一个训练日,希丁克为什么要坚决地拒绝球迷签名的要求,心事重重地独自走进休息室。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一天,当希丁克走出埃因霍温基地的时候,世界杯对于他,已经真正进入了倒计时。

□晨报特派记者陆维皓(荷兰埃因霍温5月8日电)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