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品牌的召唤 奥运的氛围--马继龙点评第18届体博会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09:31 中国体育报

  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主席米歇尔和秘书长安德鲁在参观完第18届体博会后,发出了“就像WTO不能没有中国一样,如果世界体育用品组织缺少中国,其世界性将大打折扣,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组织!”闻听此言,陪同他们观展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任马继龙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谈到对此次体博会的总体评价时马继龙说:“从1993年首届体博会不足万米的展
览面积、不足百家的参展厂商,经过13年的发展壮大,到本届的10万平方米的展会面积、将近千家国内外厂商参展;从原来的手提肩扛产品‘赶集式’的上会,到如今的突出品牌意识,强调体育文化的深厚内涵,精心布展,体博会从规模到品质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欣喜地看到:树立起了体博会专业化、国际化的品牌,为国际体育用品业所关注,成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泛的体育用品专业展览,跻身世界前三。”马继龙开始梳理自己的展会印象,“体博会质与量的飞跃,也折射出中国体育用品业的发展。65%的体育用品是中国制造,甚至某些国际品牌的产品有90%产自中国,一直以来,中国体育用品业留给世界的最深印象就是一个‘加工者’。而在本届体博会上,双鱼、红双喜、李宁、安踏、澳瑞特、英派斯等民族品牌不仅在布展上突出了本土特色,而且在科技内涵上下足了功夫。比如,同样是李宁的运动服、运动鞋,但是已经今非昔比,因为它采用了高科技的原材料,不仅美观时尚而且讲求功能性,可以更好地满足运动的需要,起到为运动助力的作用。”

  2005-2008年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合作伙伴企业联合参展,其中红领、资生堂、伊利这些非体育用品类产品的参与,说明他们在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体育代表团,与体育结缘。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2008年奥运会的商机,引得无数企业竞相参展,来展示新品、精品,宣传自己的品牌。而在强手如林的世界体育用品业中,我们的本土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则必须走自主创新品牌化经营之路。虽然道路很艰难,但是前景非常光明。

  体博会与

北京奥运会相结合,将体博会纳入奥林匹克大文化圈,将会大大提升体博会的国际化水平,促进体博会的品牌形象建设。第20届体博会将于2007年6月28日至7月1日在北京举办。马继龙说,“我们将与北京奥组委联合推出一系列的活动,来促进体博会的发展和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并且为广大的国内体育用品企业提供借助奥运会发展自身的机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