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德国世界杯 决赛只踢“金球”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05:04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记者 薛剑)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日益临近,世界杯的各项准备工作也有条不紊地展开。作为德国世界杯重要角色之一的比赛用球“+团队之星”,于北京时间昨日正式打上世界印记——在德国柏林的勃兰登堡门,阿迪达斯发布了专为世界杯决赛圈特别设计的比赛用球,每场比赛都将拥有属于自己的专用足球。其中,金色的“+团队之星·柏林”这款特别的金球将只被用于最重要的比赛,即世界杯冠亚军决赛。

  这款特别的比赛用球的设计与阿迪达斯之前推出的2006德国世界杯比赛用球“+团队之星”相似,但它通体被制成金色,这是与世界杯奖杯一样的颜色,并以黑白作为细节设计。它的名字“+团队之星·柏林”不仅体现了球队获胜所需具备的关键特质——团队精神,还寓意总决赛将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2006世界杯组委会主席贝肯鲍尔出席了发布仪式并亲自揭开了“+团队之星·柏林”的神秘面纱。在过去的17届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中,都没有特意为最后的冠亚军决赛制作比赛用球,2006德国世界杯开创了一个先河。与此同时,这次世界杯每场比赛的用球都将根据球场、球队的名字、比赛日期以及开球时间而特别定制,这也是世界杯史无前例的一次。在即将开始的世界杯赛上,球迷们在64场比赛中都能够欣赏到64个被特别标记的“+团队之星”,而且绝对不会重复。

  

阿迪达斯的金球也早已成为世界足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一直都是世界杯最佳球员的代名词。据悉,在2006德国世界杯赛上,阿迪达斯将为每场比赛提供15个“+团队之星”。今年早些时候,32支参赛球队都分别收到20个“+团队之星”作为训练用球。在最后备战阶段,各支参赛球队还将收到20个“+团队之星”和20个“+团队之星·柏林”。这样一来,阿迪达斯向世界杯及参赛球队所提供的比赛用球总数将达到2880个,这也是世界杯比赛用球的历史新高。

  虽然中国队无法参加德国世界杯,但中国球迷绝对不会因此错过与“+团队之星”亲密接触的机会。据悉,除已经在国内开始销售的“+团队之星”之外,从5月1日起,“+团队之星·柏林”将在中国阿迪达斯各大专卖店限量销售,希望得到“+团队之星·柏林”的球迷一定不要错过。

  ·幕后·

  贝肯鲍尔:决赛用球变金色

  (记者 薛剑)把世界杯决赛阶段冠亚军决赛的用球变成金色,这在已经结束的17届世界杯历史上还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如此“异想天开”的想法,竟然是“足球皇帝”贝肯鲍尔的主意。“世界杯的决赛是体育史上最重要的比赛。没有什么能比亲身参加这场比赛更令人激动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觉得为这场比赛特制一个球是多么美妙的主意。”2006世界杯组委会主席贝肯鲍尔说:“当然,球还是圆的,这是不会改变的,但这将会是一场特别的比赛,所以使用特制金球,会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链接·

  世界杯经典用球回顾

  作为世界领先的足球品牌,阿迪达斯在足球制造方面的经验无人能及。从1963年开始生产足球,阿迪达斯始终站在技术革新的前沿。1970年,国际足联第一次要求阿迪达斯为墨西哥世界杯提供官方用球,当时的阿迪达斯已经成为世界上领先的足球品牌。

  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Telstar

  “Telstar”完全由真皮制成,也是世界杯用球首次由黑白两色组成。它的表面由32块手缝的嵌面而成(12块黑色的五角形和20块白色的六角形),这种全新的构造配合均衡的缝制使足球拥有更完美的外形。这一革命性的构造设计书写了足球史上新的一页。直到现在,“Telstar”仍然是各种足球的原型。

  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Tango

  这款球在设计上再次实现历史性的突破,著名的“Tango”设计诞生:20个“三角阿迪达斯”形的嵌面相互连接形成12个大小相等的圆形。从此之后的每一届杯赛用球都是在这个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的。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Azteca

  这是足球制造技术上的一次改革。它外观设计融入东道主土著人——阿芝台克人建筑和壁画图案的风格,技术上则首次采用合成材料制作,增强了球的耐用性,同时减弱了球的吸水性。

  1998年法国世界杯:Tricolore

  “三色球”是在世界杯比赛中首次印有彩色图案的足球,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法国三色国旗以及法兰西民族和法

国足协的传统“雄鸡”标志。其最主要的革新在于采用了新型复合泡沫材料,赋予球更好的能量回复性能。

  2002年日韩世界杯:Fevernova

  “Fevernova”是阿迪达斯自推出1978年世界杯指定比赛用球“Tango”后第一次采用突破常规的设计。在外观设计上融入现代亚洲文化的元素,更具动感和创新,其所采用的高科技合成的泡沫层结构是基于98法国世界杯三色球的改良。

  (薛剑)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