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有米无锅的尴尬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00:27 哈尔滨日报

  花样滑冰是一项特殊的运动,它最特殊的地方就在于对运动环境———冰场的要求。目前,哈尔滨市可以进行花样滑冰训练的场地只有两块,而这两块场地除了要进行各个层次的花样滑冰训练之外还要承担短道速滑、速度滑冰、冰壶、冰球等多项运动的各个层次的训练。有人曾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来形容花样滑冰后备人才的缺乏,但有米无锅的现状更是让人难以应对。

  场地阻碍前进的脚步

  李耀明———中国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集单人滑、双人滑、冰舞教练于一身,并培养出多名全国冠军的花滑老人。他的学生姚滨就是今年震动世界花滑冰坛的三对选手的教练。

  李耀明老师告诉记者,在我国花样滑冰刚刚起步的时候,队员们不仅要在哈尔滨的室外冰场训练,为了延长上冰时间,有时还要到满洲里等地的野外冰场上冰。在满洲里上冰的时候,教练员和运动员同吃一锅饭,同睡一铺炕。白天出去训练,教练把烧饼裹在大衣里。午休时,队员们简单地吃个烧饼就马上继续训练。有时队员不慎在清沟处落水,上岸后被风一吹衣服冻得就像盔甲一样。

  虽然在李耀明老师执教初期,队员们的训练环境是艰苦的,但训练时间是基本可以保证的。目前,虽然队员们都在室内冰场进行训练,但训练时间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现在,业余体校、市体校、市花样滑冰队的训练场地只有市冰球馆的比赛馆和训练馆两块场地。这两块场地同时还要容纳男、女冰球队、短道速滑队、冰壶队等多个项目、各个层次的训练。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市冰球馆的比赛馆,每天从开馆到闭馆,训练人群络绎不绝,经常是上一个项目还没有结束,而下一个项目的队员已经在场边等候了。

  在市花样滑冰队的一堂训练课上记者看到,冰场内18名队员同时“翩翩起舞”,这其中有单人滑选手还有冰舞选手,在场边指导的教练员要不停地提醒队员注意不要发生碰撞。一位教练告诉记者,从年初到现在已经有两名队员在场上被撞骨折了。

  另外,哈尔滨市的这两块场地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尤其是训练馆,馆内冰面坑坑洼洼,连最起码的平整都算不上。一位教练告诉记者,现在馆内使用的浇冰车已经用了20多年,每次浇完冰后,馆内都充斥着浓重的汽车尾气,有的队员在下冰后就会呕吐。训练馆内的温度也非常的低,一位教练开玩笑说,这个温度都能把企鹅冻死。

  训练计划难以完成

  场地的缺失导致最大的问题就是训练时间不够。目前哈尔滨市花样滑冰队每天上两场冰,每场冰1小时15分钟,但每个项目只能有一次能够完全练满1小时15分钟,而另外一场冰则要分为前35分钟和后40分钟,前后两段时间要进行不同项目的训练。这样计算起来,每个项目的队员每天上冰不足两个小时。一位冰舞教练给记者计算了一下,按照10年前的冰舞训练大纲,运动员全年上冰的时间是700个小时,除去每年两个月的休冰期和正常的休息,每天要上冰4个小时左右。这样算来,哈尔滨市花滑队队员现在的上冰时间连10年前的标准都不能达到。而经过10年的发展,花样滑冰又有许多新的技术诞生,因此需要队员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冰上训练。

  在市花滑队的训练课上,所有教练都紧张地看着场上的队员,由于专业队队员的滑行速度快、动作幅度大,因此一旦碰撞就会发生严重的后果。一位单人滑教练,一边给队员纠正着动作,一边不断地提醒队员:“快,抓紧时间,练下一个动作。”

  这位教练无奈地告诉记者:“没办法,每天给我们的这点时间连正常的训练计划都不能完成,我们只能不断地改变教学计划。”

  在比赛之前,如果教练要想给队员增加训练时间,就只能选择在晚上12时以后。有的时候,当队员结束凌晨的训练之后,已经有人开始晨练了。

  专业队以外的无奈

  花样滑冰项目是市体工队的重点发展项目。虽然场地紧张,但有关方面还是尽最大努力来保证专业花样滑冰队的训练。与专业队相比,市体校和业余体校在场地“争夺”方面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市体校的上冰时间多被安排在了早上6点和中午午休等边缘时间,而利用这样的时间段进行训练,无论对于运动员还是教练员都要进行“倒时差”。为保证花样滑冰项目的发展,市体校在安排冰场的时候,都是把划给他们的边缘时间里最好的时间留给花样滑冰训练。

  在保证了专业队、市体校的训练时间后,留给业余体校进行训练的时间也就寥寥无几了。而且,留给业余体校的时间也基本都安排在别人休息的时段。

  如果说基层教练的任务仅仅是教好每一位学员,那么就算辛苦些也是能够忍受的,但是有些时候,基层教练的工作却让人感到有些无奈。在记者采访的一堂课上,冰场的工作人员怒气冲冲地找到正在上课的教练告状,原因是有的学员在冰场周围大便。记者也亲眼看到,有一名小男孩在冰场上脱下裤子就小便。这位教练告诉记者,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很难想象孩子们会作出什么样的“出格”举动。如果说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在冰场这么紧张的情况下,能否继续租借冰场也就难以预料了。

  家长手中的小账本

  在市体校一个训练日的中午,记者来到哈尔滨冰球馆,花样滑冰队的学员们正在这里进行训练。在训练场边,一位家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培养一个孩子学习花样滑冰一年的花费大约需要1万元左右,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费用来给孩子“买冰”了。

  虽然市体校是免费为学生提供冰场,但由于分配给学生的上冰时间不够,学员每天除了在体校规定的时间免费上冰外,家长还要给孩子再额外“买冰”。每天买一场冰的价格是8元,一年下来就是2920元。根据花样滑冰运动的特点,市体校的学员除了要进行冰上训练之外,还要进行舞蹈和软功的训练,这两项训练每次20元,一个月8次,一年下来就是1920元。虽然市体校免费提供冰刀,但为了让孩子有更好一点的训练条件,许多家长都给孩子买自己的冰刀,按照最低标准计算,一双冰鞋要600元,一副冰刀要2000元,而这样一套设备对于身体正在发育的孩子来说最多能用两年。由于参加训练,许多学员都会耽误学校的文化课,而家长们还不希望孩子们在学习上落后,这就要再额外补课。家长一般都选择请家教,按每周两次,每次两小时,每小时10元计算的话,补课这一项每年需要2160元。按照这种保守的计算方式,仅上述几项累计到一起家长一年的花费就要近一万元。另外,大部分学生是利用学校中午午休的时间到冰场进行训练,他们的午饭就只能由家长买来一些包子、饼干之类的“对付”一下,虽说每

天花费不多,但常年累月地计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在记者接触的家长中,许多家长都没有正式工作,他们的工作就是专职陪孩子上冰,为了节省开支,许多家长中午只给孩子买点吃的,而自己却饿着肚子在冰场内看孩子训练。

  有米无锅难果腹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没有米我们尚还可以煮点别的东西来吃,只要有一口锅,巧妇总归不会让家人饿肚子的。可是如果没有锅,就算是有米也是难以果腹的。

  在连续几天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最多的抱怨就是没有训练的场地。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断地练习、磨合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运动员都处于一种有劲使不上的状态。

  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将在哈尔滨市举行,不知道借助这个机会能不能给我们的运动员提供一些更多、更好的训练场所。如果有的话,相信他们的成绩还会有更大的提高的。

  本报记者 张世光/文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