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成都日报:拯救王治郅等于回收国有资产残值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04:59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杨中明

  流浪美国1600天的王治郅终于回来了。全国人民都松了口气,我们又挽救了一个“失足青年”。这个过程很煽情,不少人用“终极拯救”来渲染。但我的第一反应有点不解风
情,竟然是“回收国有资产残值”——还差三个月就满29岁的王治郅走下飞机时无比憔悴,不敢想象,一个这把年纪的运动员还能给我们带来多少惊喜。

  王治郅显然变乖巧了,2米16的身躯不时地弯下来,见人就道歉。听说不久还将正式向国人道歉,并将接受相关处罚——当然,这些都是回来之前达成的协议,或者叫必须履行的程序。为自己年少轻狂付出一定代价是应该的,但是王治郅已经用自己近6年的青春做了赌注,并且赌输了,诸如“不爱国”、“叛国者”的批判是王治郅“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就像余华面对《兄弟》的批评所说的:批评一部小说永远比写一部小说容易。批评一个人不爱国永远比爱国容易。

  清算历史是必要的,我们可以不知道未来,但一定要明白过去。在王治郅惊叹“祖国伟大变化”时,我们想继续追问的是,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次“事故”?关于王治郅的个人原因,我们已经很清楚,那就是拒绝国家队的召唤而滞留美国不归。但历史往往有另一面,每一个偶然行为的背后都有某种必然。

  我们必须要看到这样的必然,长期以来,运动员最大限度实现个人价值的渴望与中国体育的规范和管理体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其中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王治郅是谁的?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王治郅的产权归属。市场经济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效率来自产权,如果产权不明晰,将直接导致效率低下——王治郅在NBA长期坐冷板凳,回国前已经失业半年多,还要备受国内舆论的讨伐,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均受损。

  按道理,王治郅应该是国有资产——王治郅从小进体校,14岁进八一队,18岁进国家队,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运动员的投资,也理应依法进行核算,因为这些投资是全体纳税人的奉献,而运动员花了纳税人的钱,就得替纳税人服务。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法律意义上的强制性规定,为国效力,凭借的是所谓职业道德和爱国精神。

  但王治郅显然并不完全认同自己国有资产的属性,他认为“王治郅”是私人所有,他自己享有对“王治郅”的占有权、使用权、转让权和受益权。这也是王治郅滞留美国不归的深层次原因。

  当然,不单王治郅一个面临产权困境,被国家跳水队开除的田亮也是如此。田亮的经纪人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其实田亮要回国家队很简单,一是道歉二是交钱。重点在“交钱”,因为田亮是国有资产,田亮的商业收入国家队当然要分成。田亮到现在还没有回归,看来双方在产权属性上还没有达成一致。

  王治郅也要明白,他的最大附加值是NBA所看重的中国市场,并不是他的球技,王治郅这样的人在NBA一抓一大把。所以,王治郅与国家队决裂之时,就是贬值之时,就注定了被NBA抛弃之命运。

  不过,即使是残值,国有资产回收也是应该的,总比白白流失了要好。但对于国有资产的经营者来说,保值增值才是关键。体育产业中尚有很多类似的国有资产,不能让悲剧重演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2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