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花样滑冰调查报告"出炉 花样滑冰艰难发展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00:40 哈尔滨日报 | |||||||||
◆编者按 从中国体坛上有花样滑冰运动那天开始,哈尔滨在该项目上就一直彰显着雄厚的实力。男单、女单、冰舞都曾多次取得优异成绩。特别是双人滑项目,在今年的冬奥会和世锦赛上,申雪/赵宏博、张丹/张昊、庞清/佟建,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书写了中国花样滑冰新的历史。这6位优秀的选手全部都是从哈尔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作为向国家输送优秀运
本报从今日起刊发系列报道《哈尔滨花样滑冰调查报告》,从后备人才、场地建设、发展规划三方面探寻哈尔滨市花样滑冰运动的发展。 今年的冬奥会、世锦赛中,哈尔滨市的花样滑冰运动员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市哈尔滨市三对双人滑申雪、赵洪博、庞清、佟健、张丹、张昊的优异成绩,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花样滑冰的热情,对花样滑冰也寄托了很大的希望,花样滑冰,也成了哈尔滨的名片。为此,记者对哈尔滨市的花样滑冰后备人才状况进行了一次采访。 理智,家长们的认识 如果把时间追溯到十五六年前,在哈尔滨的7个区内,有6个区的业余体校都有花样滑冰项目。每到学校放学以及放寒假的时候,孩子们都会穿上冰刀,在冰场上翩翩起舞。虽然哈尔滨现在划分为8个区,但目前开展花样滑冰运动的只有道外区业余体校和南岗区业余体校。在这两所体校里,从事花样滑冰教学工作的只有3名专职教练。据不完全统计,在哈尔滨市学习花样滑冰的业余学员不超过150人。这个数字与现在在哈尔滨市学习钢琴、绘画的孩子数目相比恐怕是少之又少。 谈到撤销花样滑冰项目,道里区文体局副局长王利明也是颇感遗憾。“没办法,我们的教练已经调到省里去工作了,学校现在找不到合适的教练。”王利明告诉记者,场地的缺失也是撤销花滑项目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让学习花样滑冰?对此,家长们的认识更理智。 增强体质是绝大多数家长让孩子学习花样滑冰的理由,有家长告诉记者,自从孩子学习花样滑冰以后,冬天的时候不再像过去那样爱得病了。一位领着孙子来滑冰的爷爷更是直言不讳:“我也不指望他能够出什么成绩,我家孩子比较胖,只要能减肥就行。” 另外也有家长是受到申雪/赵宏博这些优秀运动员的影响。在省冰上基地的滑冰场内,有一位生在哈尔滨,在天津结婚生子的母亲带着3岁半的孩子来学习滑冰。这位母亲告诉记者,天津也有冰场,但是,那里没有申雪/赵宏博,只有在冠军的故乡学习花样滑冰才是最正宗的。 虽然家长送孩子来学习花样滑冰的理由是各种各样的,但当记者问到是否希望孩子将来专门从事花样滑冰运动的时候,许多家长都做出了相同的回答:看看再说吧。 相对于家长们的良苦用心,孩子们的想法可能会让人们感到有些失望,对于他们来说,冰场是一个娱乐的场所,是一个可以逃避学习压力的场所。许多孩子都把好玩、不像学习那么累作为自己学习花样滑冰的理由。 难题,体校在克服中发展 哈尔滨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市体校)就是人们常说的体育中专,该校开设有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男、女冰球,男、女冰壶5个项目的学习,目前有学员近600人,学习花样滑冰的有30余人。 虽然花样滑冰在该校的发展史上有着辉煌的历史,但该校校长曹东华告诉记者,目前学校的花样滑冰发展也走入了低谷,遇到了发展的难题。 选材难。现在业余体校学习花样滑冰的人数少,而且许多家长是抱着锻炼身体的想法让孩子学习花样滑冰的。这样一来,在市体校这个层面上,选拔运动员就比较困难。 培养难。由于项目本身的特点,学习花样滑冰的孩子年龄普遍偏小,因此在该校学习花样滑冰的孩子都是在不同的学校进行学习,而不是像其他项目的学生吃住都在学校。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孩子既要坚持训练,又要完成繁重的家庭作业,压力非常大。 缺教练。目前,市体校的专任花样滑冰教练只有1人。现在许多南方城市也开始有了滑冰俱乐部,在那里教练的工资一般都能达到每月8000元左右,许多优秀的教练都流失掉了。学校不久前曾以外聘的形式聘请过一位教练,这位教练也被南方的俱乐部挖走了。 什么样的队员能够从业余体校进入市体校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记者在市体育运动学校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入队协议上看到,进入该队进行训练的第一个条件是身体健康、爱好滑冰,并能够掌握一定的花样滑冰技术的男女少年儿童(一级以上)。该校花样滑冰教练杜彦坤告诉记者,花样滑冰是将体育和艺术融为一身的运动,因此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滑行、跳跃技术之外,还需要孩子对艺术有一定的领悟能力。 杜教练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家长。学习花样滑冰的孩子年龄都很小,每次来上课都需要有家长陪同。家长能否坚持住往往就成了孩子能否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孩子一开始非常愿意学,但当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家长的态度往往决定了他们能否继续学下去。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而无暇顾及孩子的训练,这也就导致了许多孩子的训练半途而废。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学校学习花样滑冰,学校免费为来校学习的学员提供冰刀、冰场,同时对于刻苦训练并取得优异成绩的队员学校还给予奖励。在测试考级中达到二级的选手每人每月补助60元,达到三级的选手补助80元,达到四级的选手每月补助100元。 为了让有天赋的孩子不因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而被埋没,该校多年来一直执行每年2600元的学费,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每年5000元。同时,对于特困生,学校还给予减免学费的待遇。 坚持,花滑学员的信念 从业余体校到市体校再到专业队,究竟有多少人能够一路走下来? 一位市花样滑冰队的冰舞运动员告诉记者,16年前,他在业余体校学习的时候有40多名队员,到重点体校(哈尔滨市重点体校已被并入市体校)时还有22名队员,然而目前,还坚持在冰场上的只有3个人。这期间,许多人或是由于伤病,或是因为成绩不佳都纷纷放弃了学习花样滑冰。 最近发生的举重世界冠军去搓澡的事件似乎并没有给队员们带来多么大的思想压力。 在谈到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习花样滑冰的时候,这些有着十余年冰龄的队员说,花样滑冰可以说是所有运动里最难的运动之一了。因为它不仅需要运动员有其他运动所必需的力量、耐力、爆发力,同时他还要求运动员对于艺术和体育的结合有着很好的理解。当然,最重要的是对于花样滑冰项目的热爱,而且能够有信心坚持下来,否则再好的先天条件也很难成才。 热爱,花滑教练不计名利 在上世纪80年代,哈尔滨花样滑冰队有8名教练,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老教练退休了,而一些优秀的教练也随之流失到南方的俱乐部去了。现在留在哈尔滨花样滑冰队的教练,很多都是当年的优秀运动员,比如说栾波、奚鸿雁、丛文义,他们都曾经是共和国花样冰坛上的健将,面对着许多人去南方拿比他们高出近10倍的工资,他们毅然留了下来。究竟是什么吸引了他们? 是对于花样滑冰的热爱。 所有教练的回答都是由于对花样滑冰的热爱。其实,以他们的成就,如果到南方的一些俱乐部,不愁拿不到高薪,但这些教练们坚信,花样滑冰最好的人才应该出在北方,他们的梦想也应该在这里实现。在一位教练员的宿舍里,记者看到了一排整整齐齐码在桌子上的方便面,而在衣柜的上方是一摞方便面的包装箱。“这就是我们的夜餐补助。”这位教练告诉记者。 虽然教练员们的工资不高,但为了提高自身的水平,他们有时还得自己掏钱来充电。在教练员的宿舍,记者还看到了厚厚的一摞光碟。一位教练告诉记者:“这都是我们自己刻录的各种比赛的光盘。” 提到姚滨这个名字,可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说起黄冰、陈秀静这两个名字,如果不学习花样滑冰的话,恐怕不会知道她们是谁。她们二位前者是在都灵冬奥会感动世界的中国选手张丹的启蒙教练,后者是新老世锦赛双人滑冠军庞清、申雪的启蒙教练。 当他们昔日精心栽培的“小苗”在世界赛场上摘金夺银的时候,这些基层教练依然在业余体校的冰场上不停地喊着口令,作着示范。 说起这种在光环背后的守望,一位基层体校的教练告诉记者,虽然昔日的弟子们在世界赛场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自己没有必要去炫耀这些。毕竟他们成绩的取得不是靠一个基层教练能够做得到的,他们是在经过了各级教练共同努力之后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基层教练所需要做的,就是给这些刚入门的孩子打好基础,搞好哈尔滨市花滑人才的梯队建设。 本报记者 张世光/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