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制度其实很无辜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11:50 中国体育报

  “标王”马琳此次遭遇的尴尬之所以引发媒体和大众这么多讨论,也许最大的原因就是那个泡沫化和严重背离市场的501万天价。即使市场化状况更好一些的三大球联赛中,它也要让老总的签字笔斟酌再三。但过分的关注引发了过分的深入,一些将此次事件和制度的联系其实没有多少道理。

  要了解事情的原因,一定要知道事情的真相。我们应该知道501万这个价格的产生过
程:在3月2日的乒超摘牌大会上,对马琳的争夺其实主要在陕西银河与浙江宁波海天之间展开。在双方最初50万、100万的加价之后,马琳的价格很快被抬高到480万,双方都已经到了承受的极限,于是都换上了1万的筹码,第20个回合,浙江宁波海天孤注一掷地喊出500万,在不到30秒的沉默后,陕西银河方面叫出了惹来这么多是非的501万。

  整个过程完全符合竞标的要求,事前大家也都承认和接受了游戏的规则和约束,501万的产生完全是竞标人自己喊出的,而除了自己,没人了解当时他的心理状态。所以我们无法找到制度的错——如果你不认可,为什么要参与?事后陕西银河方面内部人士的解释是,俱乐部去年的支出为600万,今年如果光马琳的租借费就501万,俱乐部就没法生存了。这个解释当然合乎市场运作规律,应该是合理的,但和整个事情连起来一看,逻辑却错了。

  我们不知道陕西银河的2006年运营预算,也许2005年的乒超夺冠会给他们今年增加不少资金,但这里面有多少可以拿出来买队员、有多少用来其他支出,能代表俱乐部举牌喊价的总经理心里应该早就有谱了吧。如果我们将他那最后一“喊”看做是冲动——这种冲动在竞标会上并不少见,但他的这一喊其实根本没有底气,就只能让人疑惑了。

  所以,整个事件和制度无关,如果硬要拿制度说事,只能说,在乒超摘牌制度上,对竞标人的资质和能力应该要有更严格的审查,参加竞标的应该有一定的诚信担保。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