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中新网:王治郅被“招安”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09:4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4月10日电 记者宋方灿

  王治郅终于被“招安”了!今晨,打开电脑,映入眼帘的第一个新闻,就是看到他凌晨抵达首都机场,并且受到了篮管中心副主任胡加时的亲自迎接。至此,一段长达四年的亲人反目的情景悲剧,以喜剧的结尾收场。至于被招安的,是“宋江”还是“方腊”,已经不再重要。

  此次王治郅事件,记者可谓是从头到尾都亲历过。在2002年的一次亚运会吹风会上,记者就目睹了某体育总局官员宣布大郅“明显缺乏国家荣誉感”。故事发展到后来,王治郅受到千夫所指,再后来双方私下示好有意和解。期间,可以说是心中况味,百感交集。

  王治郅事件的起因,主要是他不想参加世锦赛和亚运会赛前集训。王治郅当时处于失业状态,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因此从内心里希望能够先找份工作,然后安心报效祖国。当然,这有他的不对,他完全可以学习姚明毅然放弃在NBA训练的机会回国效力。也许他该学习一下西汉名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但是我们又不能以一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的壮举来要求王治郅,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为自己的生存而苦恼颠沛流离的常人。

  而且,王治郅又是和姚明没法比的。姚明是状元秀,是火箭队铁打的主力,火箭队在这方面的话语权是很弱的,多会由着姚明。而王治郅则是处于可有可无朝不保夕的境地。因此,王治郅的这种犹豫,就造成了他与前体育总局官员之间的误会,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造反”事件。在被宣布“缺乏国家荣誉感”后,王治郅也表现消极,在美国落草当了“宋江”――一个骨子里忠于朝廷,不慎伤了“阎婆惜”(罪不至叛国),却被朝廷误解了的人。

  突然联想到了年前上映的一部电影,高仓健参演的《千里走单骑》。其实和这个故事一样,篮球主管方好比那个慈祥但寡言的父亲,王治郅则如那个倔强的儿子,两个人虽然彼此爱着对方,但却引发不善沟通,引发了误会,关系也跌倒了冰点。“王治郅事件”同样是一个沟通的问题,其实如果彼此多为对方考虑一下,体谅一下,未必会发生这长达四年的“双输”的悲剧。

  其实,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泰戈尔笔下的“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我自始至终都相信王治郅和有关主管方是彼此相爱,彼此需要的。理解到这一点,伸出彼此友好的手,事情就会好转。

  体育总局前段时间下达的“招安令”是个积极的高姿态,对于化解一些不必要的误会是非常好的。有了“朝廷”的善意,王治郅也没有必要继续再当他的“山大王”,而是戴罪立功,为国争光。

  应该说,这也是中国在2008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一步。其实,套用一句话说,王治郅事件体现的只是“人民内部的矛盾”。我们共同的敌人是“大辽国”,是“匈奴”,也就是:中国篮球水平不高、国际大赛成绩不佳、2008年奥运会亟须有质的突飞猛进。这种时候,不能在继续祸起萧墙,而是要同仇敌忾,共同提升中国体育的水平,在自己的家门口举办2008年奥运会上打个漂亮仗。

  外敌当前,一个“宋江”被招安了,我们欣喜;还有“杨幺”――田亮(都是水上霸主)没有被招安,我们期待;还有很多个“方腊”没有被招安。浪子回头,金不换。我们期待着总局“开门揖盗”,让更多的“宋江”、“方腊”“杨幺”们放下屠刀,重回组织怀抱,报效祖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若是,可谓善莫大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7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