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邹春兰”屡屡出现运动员如何自救?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03:27 山西日报

  过去一周媒体对吉林退役举重运动员邹春兰的集中报道,以及不时出现的一批批“邹春兰们”勾勒出这样一个事实,在金牌背后,退役运动员也正在成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邹春兰”屡屡出现之后,如何让退役运动员不再弱势成为体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必须面对的课题。

  在役时:多学一点,这不仅仅是运动员自己的任务

  运动员退役之后,屡屡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的主要原因就是文化水平太差。十几岁就进入体校的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用成绩说话”,而文化课学习对于他们很多时候只是象征性的。国内某知名高校的体育教研室主任对记者说,我们的金牌付出了太多的代价,所以让在役运动员多学一点,不仅仅是运动员自己的任务。

  退役后:在自己的一技之长上挖出前途

  目前,退役运动员的出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继续留在各级政府体育部门,从事教练或是行政工作;其他更多的就只能像邹

春兰一样,自谋职业,过去十几年练就的一技之长从此荒废,而依靠他们的文化水平,大多数运动员只能勉强维持艰难的生活。

  针对这种退役运动员就业面过于狭窄的现状,专家给了他们开阔思路的建议:大多数专业运动员虽然文化水平偏低,但他们熟练掌握了一门体育专业知识。用其所长是退役运动员重新就业的最好出路。信息表明,目前一些适合全民健身的项目普遍缺少具有相当专业技能的基层辅导员,而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退役运动员正是这方面就业的主力军。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