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综合体育> 举重> 正文 
“邹春兰”事件屡屡出现 运动员该如何自救?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14:51 新华网

  记者李铮

  过去一周媒体对吉林退役举重运动员邹春兰的集中报道,以及不时出现的一批批“邹春兰们”勾勒出这样一个事实,在金牌背后,退役运动员也正在成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邹春兰”屡屡出现之后,如何让退役运动员不再弱势成为体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必须面对的课题。

  在役时:多学一点,这不仅仅是运动员自己的任务

  运动员退役之后,屡屡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的主要原因就是文化水平太差。十几岁就进入体校的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用成绩说话”,而一周几次的文化课学习对于他们很多时候只是象征性的。因为在金牌至上的竞技体育世界里,从教练员到体育官员,他们要求的更多只是比赛场上的成绩,文化课学习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正是这种氛围、意识让年轻的运动员距离知识越来越远。国内某知名高校的体育教研室主任对记者说,我们的金牌付出了太多的代价,所以让在役运动员多学一点,不仅仅是运动员自己的任务。

  而随着一个个邹春兰的出现,体育部门不得不开始重视这个逐渐重压在自己身上的包袱。怎么让以训练为主业的运动员多学一点是他们必须正视的课题。

  一些体育官员和教练在与记者交流时都表达过这样的看法,运动员的学习完全不必要像初中生、高中生那样“唯分数论”,那既不现实,也没必要。走上专业训练道路的运动员更多的是需要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位长期在体校从事文化课教学的老师说,专业运动员文化水平低与他们自己放弃学习有关,也与为运动员设置的课程过于僵化有关。让这些被训练累得疲惫不堪的孩子们再学什么物理、化学、高等数学,无异于让他们听天书。而基本的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训练和简单的外语才是他们退役后必需的。

  辽宁省击剑队的一位老教练接受采访时说,运动员需要严格管理,但严格管理并不等于让他们与世隔绝。我们很多运动员上场就紧张、和别人说半天话都不知道要表达什么就是他们长期封闭的生活造成的。作为教练要为他们积极创造适应社会的机会、与人交流的机会。

  退役后:在自己的一技之长上挖出前途

  从数据统计看,目前,退役运动员的出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继续留在各级政府体育部门,从事教练或是行政工作;其他更多的就只能像邹春兰一样,自谋职业,过去十几年练就的一技之长从此荒废,而依靠他们的文化水平,大多数运动员自谋来的职业只能勉强维持艰难的生活。

  针对这种退役运动员就业面过于狭窄的现状,长期从事人才中介的专家给了他们开阔思路的建议,沈阳市人才中心主任孟庆伟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多数专业运动员虽然文化水平偏低,但他们熟练掌握了一门体育专业知识。用其所长是退役运动员重新就业的最好出路。人才市场的信息表明,目前一些适合全民健身的项目普遍缺少具有相当专业技能的基层辅导员,而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退役运动员正是这方面就业的主力军。

  记者在北京、沈阳采访时了解到,时下不仅

网球陪打、
乒乓球
陪打这些易于操作的热门项目就业需求大,收入较高,而且随着各种档次的健身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力量训练、无氧训练已经走近大众,而这些正是举重、柔道、
拳击
等冷门项目运动员的专长。沈阳某健身俱乐部刘教练对记者说:“力量型、耐力型运动员只要把自己十几年训练的东西科学地进行梳理,同时稍稍丰富知识结构,就一定是个不错的健身教练。我以前是自行车运动员,退役后做这行,收入也不错。”(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5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