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警惕“冠军搓澡”的舆论盲点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15:24 深圳晚报 | |||||||||
最近,“举重冠军成搓澡工”的新闻雪球越滚越大,某些舆论更将“邹春兰悲剧”完全归结为体制的弊端,笔者对此并不以为然。 “冠军成为搓澡工”的确令人遗憾,但简单问罪体制于事无补,惟有深入探究深层原因并找到出路,方能对邹春兰境遇的改善有切实帮助。
首先,不必过于指责举国体制,那里固然有伤病泪痕,但对许多苦孩子,仍是一条通向梦想的金色天梯。除去“邹春兰悲剧”里的种种客观原因,还必须看到某些主观因素。就现实来讲,高校招生一直对冠军选手有政策倾斜,以缓解退役选手融入社会的难度。遗憾的是,22岁就退役的邹春兰并未充分利用。试想,如果经过知识充电,哪怕当个小学体育教员,都将是可行而光荣的选择。 其次,舆论对“举重冠军成搓澡工”的过度渲染,也隐含了某些行业歧视。对于缺乏文凭和专业技能的人,放下架子,从事搓澡这样的简单劳动,仍不失为自食其力的现实出路,至少,要比被动等待来得积极和阳光吧? 第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运动经历是受益终生的灵魂洗礼,是滋养一生的精神记忆。如果只剩下抱怨,于今天无补益,于历史不公平。客观地讲,中国体育的冠军流水线,成就了无数苦孩子的梦想。邓亚萍、许海锋、王军霞……他们的人生因体育而精彩,也因体育而收获了永不言败的精神财富。以邓亚萍为例,从被国家队拒之门外,到世界乒坛的王者;从清华的英语生,到诺丁汉的硕士、剑桥的博士;从北京奥组委官员到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一次次的挑战与拼搏,艰辛与泪水,堪称百折不回。 同样是苦孩子的王军霞,同样因体育荒废了学业,但退役之后的寒窗苦学,已经使其在精神气质上脱胎换骨,并从容地踏上了人生的第二条跑道:带领更多的人练长跑。 正如金牌不能遮蔽个人悲剧,个别悲剧亦不应遮蔽金牌之路。在今天,这条大道仍令有梦想的孩子向往,斯诺克的丁俊晖和高尔夫的张连伟,都曾对举国体制充满羡慕,希望花国家的钱圆自己的梦。 如果体育经历只是让你收获金牌,而不是拼搏精神,那么悲剧就无从避免。 尤其要小心的是,不能因媒体自身的视野局限,将邹春兰的个人悲剧无限放大,从而吓退那些有着姚明或刘翔一样天赋的孩子。至于为“没让孩子进体校”的公开庆幸,亦大可不必。因为世界上没有一项专业不蕴含风险、伤病和淘汰率。钢琴、绘画、舞蹈是这样,高考、考研、考公务员也是这样。 现代都市,优胜劣汰的丛林世界,不相信眼泪与抱怨,只会向自强不息的人送去机遇。 不服输,不放弃,不光适用于比赛,也应该贯穿于整个人生长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