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陈培德再曝联赛丑闻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02:32 海峡都市报

  N芮恩

  自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开始以来,“打假、打黑、打赌”就从未停歇过。新赛季,中国足协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打击风暴。中国足协已分别向国家体育总局和公安部递交了有关治理假球和赌球的报告,表示一定要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来对此足球公害进行治理。

  在此背景下,记者再次走访了“反黑英雄”陈培德,倾听了他的往昔斗争史。

  “反黑打假”扛旗者

  2002年,陈培德59岁,时任浙江省体育局局长,按国内官员体制,是一个时间到点船靠岸的年纪了,然而,一场因足球假球、黑哨引起的狂潮却把他推向了风口浪尖。这位出身北大哲学系的地方体育官员向中国体育、中国足球这块“反腐败处女地”频频开炮。“透过摄像机,我看到了那些拿了黑钱的裁判正在阴暗的角落里发抖。”还记得他在央视“足球之夜”的这一炮,奠定了他“反黑打假”扛旗者的江湖地位。

  2006年,陈培德63岁,现任浙江省人大常委、浙江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那场“打假反黑”战役重新燃起,只是当年的战友和对手都已各奔东西,有的甚至已是阴阳两隔,比如第一个写忏悔信退黑钱的裁判龚建平。

  联赛就是大染缸

  “始于1994年的中

国足球职业联赛经过这么多年了水平没见提高,可裁判收黑钱吹黑哨,球员收黑钱踢假球的水平却是不断提高。到2001年,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陈培德回忆,2001年成都五牛对四川绵阳的德比大战后来被中国足协认定为假球,11∶2五牛大胜创下了甲级联赛的大放水记录。匪夷所思的比分背后是触目惊心的交易。

  据陈培德透露,在联赛中买通裁判和球员当时已是公开的秘密。俱乐部一般是通过职业中介人与裁判取得联系,起步价为6万,关键场次30万。裁判通过不该罚球的罚球,不该吹越位的吹越位方法来影响整个赛事。“其中最致命的是点球。”陈说,双方都是事前商议,事后兑现。裁判一般会在赛前衡量一下两支球队的实力和主客队关系,实力太悬殊,裁判也不敢,一般也是在实力接近时收主场俱乐部的钱,如果客队想要赢球的话就要付出加倍的钱,收两边钱的唯一可能是在平局时。“当时有家俱乐部主场连赢十几场,而客场居然会连输十几场,”陈培德把此定义为:“俱乐部主场买黑,客场被黑,俱乐部既是受害者同时又是施害者。”而买通球员更简单,只要买通3个球员就可以搞定:后卫、前锋、守门员,“后卫漏球,前锋偏球,守门员失球。”

  李宋陈揭竿而起

  浙江绿城的老总宋卫平入行时并不懂得行情。一开始也没有这方面的预算,后来主教练点拨后,宋卫平拨出60万元专款专用,没想到主教练还嫌太少。陈培德回忆了这场打假风波是如何掀起的。

  最直接原因是2001年甲B最后一轮涉及5个球队的两场比赛,赛后,2001年10月,汽车狂人、吉利的李书福在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吉利俱乐部退出甲B,退出

中国足球。在会上,李书福本是根据法律顾问撰写的文稿照本宣科,可是说到裁判不公时摔开讲稿冲口而出,我们吉利就给裁判送过钱,我们就给裁判做过工作。全场哗然,足坛哗然,全国哗然。一时冲动的李书福扣动了扳机,成了这场风波的第一个主角,紧接着,第二个主角也登台了。绿城俱乐部的老板宋卫平在杭州通过电视也看到了这一幕,饱受足球潜规则之苦的他马上致电李书福,邀请他到杭州联手反黑打假,两人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杭州黄龙饭店的联合新闻发布会。在新闻发布会之前,宋卫平联络陈培德,希望陈能出席抬庄撑腰。而后表示支持的陈马上致电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阎世铎,“当时阎世铎非常感谢我们能及时通报那么重要的消息。”陈培德回忆说。

  反黑计无疾而终

  2001年11月1日,陈培德、宋卫平赴北京与阎世铎密谋反黑大计。

  陈培德回忆,当时阎世铎在听取汇报后认为只要有证据,杀无赦,斩立决。此时,宋卫平的身份变得尴尬,他因为揭竿而起坐上反黑英雄这把交椅,但他的“行贿者”的身份也将不可避免被提及。而李书福后来也以退出足坛为名三缄其口从而远离了这场风波。

  作为同样身家过亿的民营企业家,宋卫平同样面临和李一样的担忧,更何况宋又是历史科班出身的。在陈培德和阎世铎反复做工作之下,宋决定继续往前走。“当时宋是有相当勇气的。”此时宋手里的证据是足球裁判龚建平的忏悔信和退款,据陈培德了解,在此之前,宋和龚已进行了充分的沟通,龚的忏悔信和退款有良心发现的一面,更是宋做工作的结果,“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宋卫平是想救龚建平,”陈培德说,宋这时还打了点埋伏,绿城和龚建平交易的是8万块钱,而宋打了个对折,只说是4万,“他想把龚说得轻一点,同时自己也轻一点,虽然事实上最后也没救得了龚建平。”龚建平最后因职务侵占被判入狱10年,而这场风波也匪夷所思地戛然而止。“龚建平不冤,因为他有罪,但他很亏,龚建平不应该是最后更不应该是唯一受到法律制裁的裁判,”陈认为,“这场风波牵涉面很大,而且黑哨假球背后的利益团体的势力超过了人们的想象,这场风波及其结果反映了中国法制化的进程的确还很漫长。”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