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营造你我的绿色家园——绿色湖北观察之三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04:12 荆楚网-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记者张进 李济东

  城市环境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最富挑战性的课题。寻求自然化、人文化、生态化,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大趋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代表着城市发展的新潮流。

  “城在林中”,吟和谐之韵

  满眼是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流,置身在水泥丛林中的都市人,对绿色的渴望尤为迫切。

  家住武昌民主路的李太婆每天傍晚都要到附近的洪山广场散散步,因为“可以看到大片绿绿的草坪,心里舒服”。近年来,武汉市按照“出门500米可见一块千余平方米绿地”的要求,拆除建筑面积440万平方米,先后建成洪山、首义、光谷等10余处绿化广场。

  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武汉市着力实施“绿满滨水、显山透绿、景观道路、亲民绿化”四大工程,近两年开始形成“山成林、湖成环、滩成带、路成景”的城市特色。

  围绕水做文章,体现滨水生态特色,武汉大力开展“两江四岸”绿化建设。从2001年起,投入3.8亿元陆续建成汉口江滩一期、二期,广场近100万平方米,形成了江城的“城市大

客厅”。

  188公里的武汉外环,两侧百米宽的环带绿树成阴,在城市外围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保护圈。这道“绿色屏障”为武汉新增生态公益林4万余亩,提高森林覆盖率2.1个百分点,全市人均增加绿地3.5平方米。

  据测算,它将成为武汉的大氧吧,每年释放氧气57万吨,同时吸收城市二氧化碳1.2万吨、粉尘20万吨,有效降低了“热岛效应”。

  至2004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率31.05%,绿化覆盖率36.0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83平方米。

   “生态立市”,保一江清水

  

  十堰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地处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在汇入丹江口水库的12条主要支流中,有10条在十堰境内,年均汇入水量占全库的90%,十堰境内水体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京津地区的供水安全。为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该市确立“生态立市”的发展思路。

  先后启动长防林建设工程、汉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累计投入资金23亿多元。该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65%,城市绿化率达到59.5%,促进了山林植被的保护和汉江的水土保持。

  关停117家污染严重的涉水企业,并通过监控网络对7家重点污染排放单位实施了远程监控试点。投入资金2亿元,新增工业废水处理能力9700吨/日,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9.9%。

  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大力推进清洁生产,

东风汽车公司在十堰市内的37个专业分公司全部建成了“清洁无害工厂”,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

  为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十堰市筹资2.76亿元,基本建成了一座日处理能力16.5万吨的神定河污水处理厂,有望基本解决该市城区中部的生活污水污染。

  目前,丹江口水库一直保持着Ⅱ类水质。

  “环保创模”,展峡江魅力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具体体现,是目前我国城市环保工作的最高荣誉称号。

  2004年,宜昌市在我省率先启动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工作,以此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

  宜昌市计划3年投资126亿元,实施城市基础设施、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噪声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综合利用、生态防护和生态建设等九方面的202项创模工程。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水环境保护及水质安全问题举世瞩目。宜昌市加强对辖区内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监控,严格实现达标排放,杜绝污染事故的发生。

  加大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宜昌市要求安琪、宜化、美联热电、安能热电等7家城区重点污染源单位限期治理。分区分批淘汰城区现有燃煤锅炉。

  完成治理后,可削减城区烟尘排放量的8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70%、化学耗氧量排放量的50%以上。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