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天价”摘牌僵局难解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01:14 哈尔滨日报

  在今年的乒超摘牌大会上,陕西银河和山东鲁能俱乐部分别以501万和410万元的“天价”摘下马琳和王皓。不久,两家俱乐部就感到成了“冤大头”,接着“反悔”了。然而,乒羽中心16日宣布摘牌有效,并做好了他们退出乒超联赛的准备。一时间,双方陷入僵局。

  针对这次乒超“天价”摘牌引发的风波,一些资深体育营销专家认为,这与目前乒超的定位“好高骛远”有密切关联。在现有体制不变的前提下,盲目将其推向市场,诱发了
不少问题。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就此发表观点,表示在世界体育职业化过程中,乒乓球的职业化水平并不高,仅有德国等少数国家开展了乒乓球职业赛事。没有世界范围内职业化的支撑,其发展空间必然受到限制,因此,更要量力而行,步伐要稳当。

  魏纪中说:“乒超虽然号称职业化,但你的市场在哪里?如果有市场,再高的价也不是天价。反之,没有市场的职业化只是伪职业化。”魏纪中还说,作为中国的一个优势项目,

乒乓球推出职业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带动其整体水平的提高,尖子选手起示范作用,但不能仅仅依靠几名尖子选手的表现。

  承担了CBA全明星表演策划活动的一动体育发展公司总裁张庆,也曾参与乒乓球职业化的一些研讨活动。他认为,这次乒超联赛“天价”摘牌引发风波其实是件好事,促使联赛能回过头来思考发展道路,寻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

  张庆说,这件事的解决可从两方面进行。其一,乒羽中心制订的摘牌规则必须得到尊重,否则联赛将失去权威性。其二,应当找出变通的办法,例如

鲁能俱乐部提出的延长租借时间等。不过,他认为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只有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乒乓球发展规律、又能被市场所接受的道路,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张庆认为,乒乓球作为一项仅在世界少数国家和地区较为普及的运动项目,有其特殊性,完全照NBA或足球职业化的模式来运行只有死路一条。在目前中国乒乓球各运动队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的背景下,乒超可以在竞赛形式上寻求创新,一是借鉴CBA的运行模式,集中联赛的各种资源进行整体的商务开发,用创收部分尽最大可能满足各俱乐部的支出,从根本上解决乒超成本节节攀升,俱乐部一盘散沙,哄抬价格,相互拆台等问题。新华社记者 汪涌 赵仁伟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