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功利主义毁灭中国女足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09:24 解放日报

  中国足球前任掌门人阎世铎是个善于制造华丽口号的人。他创造了形式大于内容的中国足球超级联赛,还喊出了两句响亮的口号:“中国足球从此站起来了!”“实现中国女足的第二次创业!”

  中国足球站起来了吗?现在水深火热之中苟延残喘;女足第二次创业结果如何?结果是以0比8惨败于德国队、东亚四强赛一球不进,告别世界一流强队阵营,在无底洞内迅速
向二流、三流堕落。

  回顾中国女足的盛衰历史,就不难发现:她们最可怕的敌人不是美国、挪威和德国队,而是中国足球领导者们为一己之利而不顾其他的功利主义。

  中国女足的荣衰是和奥运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奥运金牌”战略出台之后,由于女足当时不是奥运会比赛项目,全国各地女足队伍锐减,这为后来的人才匮乏埋下了伏笔。不过,得益于长期的默默耕耘,中国女足已经培养出刘爱玲、温利蓉、孙雯、赵利红、王丽平等一批世界级的精英球员。

  1996年奥运会女足首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时,

中国女足正是渐入佳境之时。她们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决赛中输给了美国队,获得银牌。从此,成绩枷锁就牢牢地套在了她们身上。

  1999年世界杯女足赛正是中国女足鼎盛时期,中国队各个位置上几乎都有世界级的球员。她们势不可挡、一路狂飙冲进决赛,“铿锵玫瑰”的美誉由此而生。但在最后决赛中,她们点球不敌美国队,再次与冠军擦肩而过。这次世界杯不幸成为中国女足最后的辉煌。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队老态毕现,小组赛最后一战负于挪威队,惨遭淘汰。

  悉尼奥运会是中国女足运动的分水岭。随后,一度强大的中国女足全面陷入危机。由于大小比赛都要争第一,中国队常年使用一套阵容,不敢锻炼新人。当刘爱铃、温利蓉等老将抱憾退役之后,新人无法接班,中国队昔日那套完美的阵容出现了一直无法弥补的缺憾。

  警报早已拉响,中国女足仍不知吸取教训,依旧一意孤行,不但亚洲杯、亚运会要争冠军,甚至连四国邀请赛、阿尔加夫杯这样的热身赛事都要出好成绩,中国队依旧靠那些老队员来打拼天下。结果,2002年,中国队在亚洲杯和亚运会上都输给了朝鲜队,让出连续保持多年的亚洲冠军宝座。

  中国女足陷入了一个悖论式的恶性循环:为了成绩只能牺牲新人,牺牲新人却不会有成绩。阎世铎上任之后喊出的“实现女足第二次创业”的口号,在这个可怕的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中国队已经堕落为世界二流球队,但中

国足协的主管大员无视这一残酷现实,仍然梦想在2003年世界杯和2004年奥运会上取得佳绩。他们不肯放过任何赌一把的机会。

  于是恶性循环在继续。中国队世界杯赛小组出线后就被加拿大队淘汰,雅典奥运会则以0比8惨败给德国队,小组赛中折戟沉沙。其后在2005年的

东亚四强赛上,中国女足跌至有史以来最低谷:一场不胜、一球不进,名列倒数第一。

  中国女足动荡时期,中国足协的功利心态在选帅方面更是暴露无遗。从2003年马良行下课,先有张海涛,后有裴恩才,中间王海鸣三次临时接管球队,2006年初帅印又回到了马良行的手中。不足3年内,中国队走马灯似地更换主帅。这在国际足坛也是少有的荒唐闹剧。

  稍微有点足球知识的人都知道,球队建设需要长期稳定。但某些中国足协官员为官一任就需要一些政绩来填充自己的履历,于是女足就成为他们的“赌场”。主教练人选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砝码。

  阿尔加夫杯赛期间,马良行沉默寡言,经常心事重重地一个人拼命抽烟。他正在为如何带队夺得今年亚洲杯和亚运会冠军犯愁。如果他这次中考不合格,恐怕就没机会带队迎接明年世界杯和后年奥运会的大考了。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中国女足的荣衰历史清晰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不打碎成绩枷锁,如果不摒弃功利主义,中国女足自由落体式的衰败就不会停止。

  (据新华社阿尔布费拉3月21日电)

  新华社记者 马邦杰 赵晓钟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