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马拉松赛前准备学问多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11:26 中国体育报

  不论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选手,赛前训练的宗旨,都是使自己在比赛时处于最佳竞技状态。现在距离北京春季马拉松比赛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训练安排和各项准备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

  对于经过较长时期系统训练的运动员来说,最后3周训练的主要目的,已不是进一步提高机能和运动素质水平,一般也不再进行动作技术的“改造”,而是致力于通过各种手段
促进构成竞技状态诸因素的有机结合,使之进入角逐的最适宜状态。

  而那些训练时间较短的长跑爱好者,这20余天的训练任务相对较重,还要利用1-2周进行较“正规”的专项训练,然后降低训练负荷,为参赛做最后准备。需特别提醒的是,这最后阶段的训练不仅包括提高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内容,还有针对性很强的“专项速度感”练习。这种练习就是按比赛预定成绩指标设计的跑速,反复完成若干段落。例如,某运动员在本次马拉松接力比赛中,承担的段落约为7000米,根据自己的水平,争取23分20秒跑完,每1000米的平均跑速为3分20秒(实际比赛时尽管很难完全匀速跑,但应明确匀速跑能量消耗最经济)。这样,在训练中就可安排若干次1000米或2000米反复跑,严格要求在3分10秒-3分20秒或6分30秒-6分40秒内完成。

  人体神经肌肉系统与内脏器官功能的“启动”速度不等,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存在较大惰性,不能瞬间进入良好工作状态。在参赛时若准备活动不充分,不仅跑不出理想成绩,自我感觉也很难受。因此,初学者还应学会“假喘”,即故意加强呼吸频率和深度,还未起跑或刚开始便好像很累似地大喘气。这种“夸张”的举动,会一定程度先苦后甜,及早动员内脏器官的活动达到较高水平,与神经肌肉系统的活动基本平衡,有助于发挥训练水平,并减少中途“岔气”等情况出现。这一类招数,赛前训练就得体会。

  系统训练是比赛成功的基础,然而比赛成功却并非是系统训练的必然结果。临近比赛的任何疏漏,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譬如,初春时节乍暖还寒,训练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最容易感冒。一旦发烧,千万别坚持训练,更不可比赛,否则难免造成心肌炎等严重后果(以前曾有沉痛的教训,不可重蹈覆辙)。

  有些业余选手,为了养精蓄锐,比赛前两、三天就不敢活动了,其实更不好。运动量该小些,但别一点不动,尤其赛前最后一天要轻快跑一跑,然后做几节徒手操。

  比赛服装和鞋,不宜穿全新的,要事先试用过。内裤一定仔细准备,稍欠合适则有苦难言。建议至少准备两双平整吸汗的袜子,在准备活动后换上一双,走上起跑线时那种“干而爽”的感觉,从足底贯穿全身,妙哉。白二宇本栏目作者为北京体科所研究员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