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甲遭遇七年之痒 暂时性裸奔只因缺乏完善游戏规则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00:13 新京报 | |||||||||
俗语有云:观棋不语真君子,见死不救是小人。通常,上阙多从将胜者口中说出,谁都不希望旁人给对方的指点搅了自己的好局;下阙出自旁观者之口,也许是他原本就具有“见义勇为”的品行,又或许就是好为人师。不管何故,这两句话如死对头那样存在着。围甲现今的命运也是如此,棋局的把握者不希望它裸奔,作为观棋者,我们只好做个不语的“真君子”,这一年发生在纹枰上的动荡,交由“棋手”自行解释。
棋协无权要求人家非要赞助,即使有权,也不能搞拉郎配,强扭的瓜不甜呀。———中国棋院副院长华以刚 每届都有冠名赞助,证明并非无人问津,当然这是个双向的问题,棋协是围甲的主办方、组织方,但赞助主要取决于商家。何况棋协无权要求人家非要赞助,即使有权,也不能搞拉郎配,强扭的瓜不甜呀。———华以刚 我们原来与棋院所签的协议就是到2005年底,协议到期,何来“退出”,更谈不上所谓的“釜底抽薪”!———澳特来公司总裁池仁冠 总而言之,通过多种商业的、市场化的途径提升比赛和作为主体的棋手的品牌形象,让企业获得比单纯的赞助额多得多的附加值,围甲联赛本身与介入企业才能共荣共生,最终步入良性循环。———池仁冠 完善的游戏规则阙如 一位熟知中国围棋界的人士称,此为高投入与实际市场化投入存在反差的结果 一位对围棋圈内有着深刻了解的人士认为,与多数走职业联赛之路的体育项目一样,围甲出现赞助难,实际上是“高投入与实际的市场化投入存在反差”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围甲12支队伍实行主客场制,主队负责客队的食宿费用,旅费客队自己解决,据悉,每支队伍全年光用于比赛本身的直接费用平均20万元,如果算上队员的薪酬奖金及其他费用,装备一支队伍一年没有百万的分赞助商基本难以入局。 “从绝对数字来看,一百万对于许多企业可能不算什么,但市场的前景在哪呢?”“围棋毕竟属于小众项目,这一格局至少在短期无法改变。如果不能获得除了冠名之外的附加回报,商家肯定要慎重选择了。” 他还认为左右围甲市场做大的因素除了比赛本身的市场化动作欠缺外,棋手的转会流动受限也不容匆视,“大家都看到或听到了,董彦的‘护照风波’,常昊要想转会需要市长签字等等,这种做法与大把‘烧钱’的初衷或许不同,但结果却有可能殊途同归:强队愈强,弱队愈弱”,从长远来看,“这也间接影响了赞助商的利益。”“总的来说,一套成熟完善的游戏规则才会让游戏本身更有趣味,当然这需要时间。” 暂时性裸奔棋院还可承受 假如裸奔,奖金将从棋院自己的事业储备基金里支付 如果2006围甲当真因缺乏冠名赞助而“裸奔”的话,从表层来看影响似乎不大。据王汝南介绍,各队都有各队的分赞助商,现在围甲总冠名赞助的资金主要用于发放联赛前六名的奖金,“这笔钱目前棋院还能拿出来,将从我们的事业储备基金里支付,当然从长远来看这对我们储备基金不利,因此我们还是全力优先考虑洽谈冠名赞助的问题”,王汝南补充一句:“自掏腰包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围甲“裸奔”一年或许棋手棋照下,但中国围棋的“品牌效应”打了折扣,无形资产流失却是算不清楚的一笔账,显然非长久之计。更何况,一年无冠名,第二年就能保证“明媒正娶”吗? 离4月15日2006年围甲开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中国棋院对围甲的招商洽谈工作正在进行中。至于最新的进展情况,王汝南表示,目前正在谈,“但这样的事情现在也不好多说什么,谈成了到时候大家自然会知道,要是现在就透露出来,而最终又没谈成的话,对人家多多少少也有影响。还是那句话,我们力争招商成功,但已作好了最坏的打算,那就是启动自身基金维持围甲正常运转。“ -各自的博弈 在商言商在体制言体制 喜欢围棋和为围棋掏钱是两回事 中国棋院副院长华以刚说,对于一年几百万元的围甲赞助费用,并不一定是实力的原因,“商家做事情当然有自己的通盘考虑,尤其对于企业来说会依据自己的方针设想来有所选择。” 他举了一个例子:“据我所知,许多建筑、房地产方面的企业家不乏围棋爱好者,几百万对于他们而言可能就是两套房子的事,但他们不一定要来赞助。即使支持,也有个时间、程度的问题,总之会有多种因素掺杂其间,一两句话说不清楚。” 澳特来总裁池仁冠不太认同外界关于其公司“退出”围甲这一说法,“我们原来与棋院所签的协议就是到2005年底,协议到期,何来‘退出’,更谈不上所谓的‘釜底抽薪’!”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虽然池仁冠本人一直强调自己及澳特来公司员工对围棋的喜爱,对中国围棋事业的支持,但在商言商,喜好是一回事,由对围棋的爱好转化为以公司的名义介入一项品牌赛事的商业运作又是一回事,资本追求“利润”、投资要求回报同样是天经地义。 合作停留在冠名,其他趋零 池仁冠表达了与华以刚类似的观点:“作为企业来讲,任何一个项目当然首先会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划、自己的内部情况来作决策。”对于“投入与预期回报”的问题,他不否认,也不作正面回答,而是以一种“局外人”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年半的围甲,澳特来公司的投入接近一千万,商家投入一个项目,能够取得超值的回报当然更好”。 在池仁冠看来,现在的围甲赞助,对于赞助商而言,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一个冠名的推广上,其他方面的回报几乎“趋零”。而这对于真正想投资一个项目、并力图把它做大做强、做成品牌的企业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他举了泰森和姚明的例子 池仁冠特意强调了一句:“喜欢拳击的人都知道泰森有名,泰森是有名,但唐金同样有名。对于职业拳击运动来说,就是要做到唐金与泰森同样有名。”他又举例子:“姚明身家几个亿,钱是哪儿来的?单凭工资、奖金可能不敢想像,这是通过一系列商业化的、市场化的运作,才使他能有今天。” 池仁冠承认围甲赛事主办方(中国棋院)并不是缺乏或吸纳不了市场化、商业化运作的专门人才,“但许多事情他们想得到但不一定能去做,作为行政机构,机制等多种原因有时掣肘了领导方的设想与作为。”当然,在体制内,还是要力图找到将围甲市场化程度增高的结合点。 -作业背景 未知的4·15 ———澳特来时代已结束 2006年2月的最后一天,2005年度澳特来围甲联赛在中国棋院以一场简短的仪式降下帷幕。虽然闭幕式的主要议程是对2005围甲参赛队名次列前者的奖励和表彰,并未提及新赛季的冠名赞助问题,但中国棋院院长王汝南赠予澳特来总裁池仁冠的“围棋友谊长存”牌匾,还是让明眼人看出,此前“澳特来不再冠名2006围甲”的传闻已成事实。 王汝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承认,澳特来公司与棋院关于围甲赞助的协议已经到期,“新的招商工作正在进行中,迫于时间关系(4月15日2006年围甲开幕),我们已做了两手准备,如果新赛季的冠名不能如期到位,协会将启动自己的储备发展基金,维持2006年围甲联赛的正常运转”。 围甲联赛创办于1999年,是中国竞技体育中继足球之后开展的第二项职业联赛。七年围甲,对于促进中国围棋后备力量的培养和整体水平的提升功不可没,王汝南就曾坦言:“尽管现在的世界大赛机会较多,影响也很大,但从全局来看,围甲联赛还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是多数人的生命线。”其实,像任何初生的职业联赛一样,围甲联赛从肇始之初,同样走过一段不平坦的路,经历了“江铃模式”至“信联模式”、再到“澳特来模式”的渐进历程,其间的“2004信联退出”曾引发阵痛。但不管经历何种风波,围甲联赛最终都得以正常运转,并成为中国围棋的一张“名片”。谁料在走过2005之后,这项中国围棋的品牌赛事却遭遇到“七年之痒”,陷入“无锅下米”的尴尬境地。 尤其在中国棋手“抗韩”初见成效、相继夺取世界冠军,中国围棋渐显强势的大前提下,这一个案更显耐人寻味。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刘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