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陕西足球的兴衰: 技战术不精是陕足瓶颈(图)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05:21 华商网-华商报 | |||||||||||||||
卡洛斯为陕西足球带来教父情结
王宝山是陕西足球第一位国脚
贾秀全是职业化后陕西足球的拓荒者 按照年代划分,中国足球大致可分为专业足球、职业足球两个阶段,而陕西足球也因此分老陕西足球和职业足球两个阶段。所谓老陕西足球是指职业化之前的原汁原味的陕西本土足球,而1996年国力俱乐部的成立标志着陕西足球进入一个新阶段,此时的陕西足球以外地球员为主,本地球员几近绝迹,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两个阶段陕西都在中国足球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连续六届出席全运会 从上世纪50年代起,陕西足球就开始驰骋于中国足坛,一个最具标志性的业绩是,从1959年至1987年连续六届全运会,陕西队全部打进了决赛阶段角逐,除了陕西之外,全国范围内只有辽宁、解放军做到了全运会届届出席。要知道,在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前,当时的全运会是足坛头号赛事,尤其是80年代之前,几乎每次全运会足球预赛都有近30支球队参加,陕西能连续六次从预选赛中杀出重围,着实不易。 连续六次出席全运会,陕西足球却始终未进入国内一流球队行列,一没拿过冠军,二未诞生国脚。直到1987年中国国家队由高丰文挂帅重组,陕西终于拥有了土生土长的国脚,宝鸡籍球员王宝山入选国家队。和如今的国家集训队所不同的是,当时的国家队为国家体委下属的有正式编制的常设球队,王宝山算是站稳脚跟的地地道道的国脚。而王宝山时代的陕西队也迎来了一个高潮期,80年代中后期,陕西队在甲级联赛和足协杯角逐中时有击败上海等超级强队的上佳战绩,同时这也成为陕西本土足球至今最后的绝唱。 随着王宝山这代球员的相继退役,陕西足球面临严重的人才断档。1993年全运会足球预赛上,发生了震惊足坛的陕西球员追打裁判的事件,因裁判的明显偏袒,陕西队被江苏挤出全运会决赛圈,陕西足球“全勤”出席全运会的纪录也就此作古。陕西面临的更大打击在于,无缘全运会之后,陕西队被迫解散。 技战术不精是陕足瓶颈 作风勇猛、打法粗犷,这既是陕西足球的立身之本,同时也是制约陕西足球上档次的瓶颈。在技术层面上,陕西队缺少脚法细腻、意识上乘的核心球员;战术结构方面,老陕西队暴露出勇猛有余智慧不足、偏力量轻配合的缺陷。当然,老陕西队也有一些个人技术出色的球员,像前国脚王宝山,锋线突破凌厉,女足中青队主帅高容民,中场调度有模有样,现陕西足球管理中心官员辛长青,技术意识上佳,但这样的核心球员实属凤毛麟角。 老陕西队为什么在技战术方面不够精致?这和我们的传统足球理念有关。职业化之前,中国足球各地缺少人才流通,战术风格上的相互融合也无从谈起,那些足球强队基本上都是自成一派,北京的小快灵、广东的技术流、上海的细腻、辽宁的硬朗乃至山东的长传冲吊,均一成不变,陕西足球战术风格自然也难以改良。1994年职业联赛之后,陕西国力引进了大批辽宁、北京球员,对于陕西本土球员风格习惯的改变提供了契机,但令人遗憾的是,此时的陕西本土人才却出现严重断档。尽管此后陕西的职业球队一度在甲A联赛中厮杀,但本土球员一直未能形成大气候。 浐灞国际延续本土血脉 假如后期的陕西国力没有陷入经济困局的话,陕西的本土足球断不会像现在这么尴尬。1996年,退役不久的贾秀全在西安拉起了国力队,并从当时硕果仅存的西安城运队中引进了王川等六位本土选手,结束了陕西足球多年没有一线队的空白。2000年,神奇教练卡洛斯率国力全力向甲A发起冲刺,将陕西足球氛围推向狂热的顶峰,当时谈论国力已经成了西安市的一个时尚,偶像效应之下,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多,当时西安各类名目的足球学校、足球训练班层出不穷,陕西本土球员的培养逐步进入良性轨道。 两年之后,国力队在甲A逐渐力不从心,但国力老板李志民始终没有放弃国力重回顶级联赛的希望,有一次,他对记者说:“我现在已经不太爱看国力的联赛,我最喜欢看的是咱后备队的那批孩子踢球。”据李志民介绍,国力当时选拔了一批本土好苗子,基本上出生在80年代后期,这批孩子身体条件非常好。可惜,这些人才资源都被浪费了。 如今,随着国际队落户西安,我们又看到了陕西本土足球血脉延续的希望。国际队拥有陕西籍门将张晨,接纳了曾进入国少队的前国力二线选手王尔卓,尽管此二人在整支球队中的比例少得可怜,但陕西势必会因国际队的到来再度引发足球热潮,后备球员的成长也就指日可待了。众所周知,和国力不同的是,国际俱乐部的财务状况和整体经营都比较稳定,后备梯队异常完善,这样的俱乐部,更能够带动陕西本土足球的发展。本报记者贺晓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