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别“炒”过头 乒超不要重蹈中超覆辙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9:00 解放日报 | |||||||||
热热闹闹一番“竞标”,给本不太受关注的乒超联赛市场加了温。但凡事过了头,就不合适了。 不妨算笔账。马琳被“拍”到501万元,去掉100万元的球员工资奖金,401万元的“租借费”仍可与今年中国男足“标王”李玮峰近500万元的转会费比肩。不同的是,李玮峰是永久性转会,而拍得马琳的陕西银河国梁俱乐部仅拥有马琳的一年使用权。
“炒热”国内联赛、“炒高”球员身价,本意是好的。但在这次“试验”中,竞拍机制上存在着一个大漏洞。任何拍卖活动,参与竞标者不可能是成交价格的利益分享者,否则,“哄抬物价”就无法避免。这次,马琳“炒”至501万元,王皓“炒”至400多万元,多少与一些俱乐部在竞拍过程中“炒价”有关。因为只要出钱的不是他们,价格炒得越高,他们俱乐部的分成也就越多。 一般来说,二三百万元就能支撑一家国内乒超联赛俱乐部一年的运营,而一家俱乐部花了成倍于此的钱用于租一位马琳这样的球员,届时能否获得与投入相对称的效益,还是个问号。一旦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投资人的信心和积极性受了打击,谁还会来“接盘”下赛季的乒超联赛市场? “高开低走”总不如“低开高走”。国内足球市场已经给了我们的教训,乒超市场不能重蹈覆辙。 薛淼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