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高工资成乒超一大特点 俱乐部“造血不够”成隐患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7:00 天府早报

  □劲体娱视线

  高工资,逐渐已成为乒超联赛的一大特点。2003年顶尖球员的工资大概在20万左右,2004年则涨到了60万上下,2005年涨到100万。圈内人士的预测,如果不加以限制,今年国内顶尖乒乓球球员的收入甚至会超过150万。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蔡振华就曾在非公开场合表示,乒乓球奥运冠军一年有个二三百万元的收入并不算太高。正是由于乒羽中心在思路上的模糊,直接导致了行动上的不一致,监管不力致使乒乓球运动员收入成几何级数增长。

  国内近乎所有的乒超俱乐部“造血”功能普遍不够,经营收入大多在100万元到300万元之间。此外,扣掉场租、电视转播和安保等杂支,俱乐部的运作已是步履维艰。在烧钱引进大牌球员之后,乒超俱乐部在资金上的运做将面临无以为继的境地。一位曾参与乒超俱乐部运作的圈内人士忧虑地表示,“几乎所有的乒超俱乐部都是‘赤字运行’,如果乒羽中心不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中超联赛的今天就是乒超联赛的明天。”

  501万到底怎么分?

  马琳的所有权归至今还在广东体育局,因为乒超联赛只有租借没有转会,陕西银河国梁俱乐部这501万元只是买了马琳一年的使用权。

  按照中国乒协规定,“租借费”最终出价在125万元人民币(含125万元)以下时,“租借费”的80%为该“自由人”运动员的赛季工资(含奖金),20%给该“自由人”运动员所属俱乐部。“租借费”最终出价超过125万元人民币时,超出部分的50%归该“自由人”运动员所属俱乐部,其余50%平均分配给除“租借”俱乐部和“自由人”运动员所属单位以外的其它俱乐部。也就是说陕西银河国梁这501万,减去125万元的标准,为376万元。这376万的50%将分给广东体育局,剩下的188万平均分给除陕西以外的俱乐部。这样算下来,平均每个俱乐部因马琳的租借能获取利润20.9万元。(宋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40,000篇。


 

评论】【乒羽世界】【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