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长 湖北工业总产值频频刷新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2月26日04:06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湖北日报)(记者 张爱虎)“光谷真正亮了起来。”春节上班的第一天,谈起“光谷”,省科技厅高新处处长方国强顿时兴奋起来:5年来,“光谷”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达28%。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213.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90亿元,工业增加值由78.5亿元增加到217亿元。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唐良智说,“十五”是高新区跃上新台阶的重要时期,高新
区走出了自主创新、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的路子。

  邮科院、楚天激光、北方烽火、爱威医疗器械等一大批企业,成为科技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去年,邮科院申请专利超过100件,楚天激光、北方烽火、爱威医疗器械申请专利均超过50件。

  方国强介绍,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长,占全省科技经费筹集额的比重连续4年达到60%,初步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全省已建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2个,43.73%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研究开发机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成效。

  年初,国家科技奖在京揭晓,我省共有23项成果获得2005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连续5年成为获奖大省。“十五”期间,全省每年取得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科技成果500多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20%左右,65%以上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众多的国家级科技成果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地位。

  武汉邮科院的光纤通信,华中科技大学的激光,武汉理工大学的新材料技术,中科院武汉水生所的鱼类基因研究,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中国农科院湖北油料研究所等单位开展的植物

转基因、“双低”油菜、瘦肉猪、Bt生物农药研究等,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各类科研机构985家,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9个。“十五”以来,我省逐步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科研开发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的框架基本构成。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给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产业优化升级的助推剂。

  在武钢,电脑指挥着炼钢的全部流程,整个环节高效节约。在华新水泥,窑温、原材料配比,均由电脑控制,人均生产力提高一倍。在武汉,天然气公交已驶入百姓生活,环保节能。

  我省有5个油菜品种成为全国的主栽品种,水稻方面,新品种鄂早14、鄂早18、红莲优6号等,已成为我省主推产品,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2000多万亩。

  省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李刚介绍,全省65%以上的制造业企业普及了CAD技术,武汉和黄石两个国家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通过验收,有175家企业成为省和武汉市示范企业。

  科技成果的不断取得和推广应用,源于科技创新机制的不断改革与创新。

  去年,科技厅将144个重大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面向全国公开招标。通过招标,不仅促进了我省科技计划对全国开放,扩大了科技计划资金投入渠道,还有效避免了科技项目低水平重复,促进了产学研结合。

  法雷奥车灯研究中心、康明斯

发动机中心东亚研究中心、国家级电动汽车研究中心……通过招商引资,一批世界级研究中心入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我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始带上国际化色彩。“十五”期间,我省先后创建了省
留学
人员创业园、武汉海外学子创业园。通过各种平台,共有600多名海外专业人士来鄂,创办高新技术企业400多家,900多位海外侨胞专家学者被有关企事业单位聘为科技顾问、客座教授或海外经贸代理人。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严士成自豪地说:“政府创造宽广的平台,吸纳顶尖技术人才,借助社会专业研究力量,实现了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