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3月12日F1群雄再逐鹿 法拉利重振雄风难上加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2月26日01:10 北京娱乐信报

  3月12日,2006年F1新赛季就将在巴林拉开大幕,新车队超级亚久里的进入,多项重要规则的修改,多款令人期待的新战车。种种迹象表明,在去年雷诺和迈凯轮携手颠覆“法拉利王朝”后,今年的F1将进入群雄并起的时代,比赛将更加充满悬念和精彩。

  规则变化

  车手适应能力遭遇考验

  大舒马赫称雄F1多年,但去年却被雷诺车队的西班牙车手阿隆索赶下神坛,而阿隆索也成为F1历史上最年轻的总冠军。虽然大舒马赫渴望重夺总冠军,但形势并不乐观。从新赛季前的形势来看,来自三大“豪门”的5名车手颇具冠军相。

  早先国际汽联规定新赛季将不再使用V10引擎,而是V8引擎(2.4升),这使得

赛车的马力下降了200匹左右,单圈成绩大概慢3秒。国际汽联此举一方面是响应节约
能源
的口号,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车手的行车安全。不过这意味着车手们的行车习惯必须改变,因为使用新引擎将使过弯的刹车点和出弯的加速点等都发生了变化,对于所有车手都是一次挑战。

  新赛季雷诺车队的两名车手阿隆索和费斯切拉无疑是争冠的大热门,而7届F1总冠军大舒马赫今年重装上阵,依然是总冠军的有力争夺者;迈凯轮的两位车手“芬兰冰人”莱科宁和蒙托亚也是冠军的有力争夺者。几名有实力车手中,适应能力最强的人就可能最终问鼎。

  群雄并起

  法拉利很难重振雄风

  从目前情况来看,法拉利、迈凯轮、雷诺和本田四支车队最具有总冠军相。

  在去年遭遇滑铁卢的法拉利无疑是F1新赛季最受关注的车队。为了备战新赛季,法拉利一改前两年的懈怠,早早就准备投入新赛车的准备,F248已经与上月底亮相,并且舒马赫和马萨也早早赶赴巴林进行试车,今年法拉利的表现令人充满期待。

  迈凯轮的MP4-20堪称去年F1动力最劲的赛车,但遗憾的是稳定性欠缺,两名车手的10个分站赛冠军只换来车手和车队两个总亚军。今年迈凯轮推出MP4-21。虽然在之前几次测试效果不佳,但最近这款赛车却表现得越来越好。不过几名研发主力前不久跳槽,不知道会带来多大影响。

  去年雷诺R25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而今年雷诺又在此基础上推出R26。R26只是在R25的基础上做了一些细微的改动,而从之前几次试车情况看表现不错。由英美车队变身的本田车队今年有可能令人大吃一惊,巨大的资金投入,两名优秀车手

巴顿和巴里切罗,新赛季的本田车队值得期待。

  去意已定

  米其林今年孤注一掷

  由于国际汽联准备推行单一轮胎制,米其林已经宣布明年肯定退出,目前他们正期待着在告别演出中再赢普利斯通一把。

  去年底,丰田和威廉姆斯车队宣布转投普利斯通帐下,由于超级亚久里已经宣布使用普利斯通轮胎,加上早先普利斯通阵营的法拉利和米德兰,今年使用普利斯通轮胎的车队将达5支,而今年使用米其林轮胎的车队有6支,两大轮胎商阵容得到平均,这意味着“轮胎大战”愈演愈烈。

  由于国际汽联修改了一站一套胎的规定,车手们今年可以随意换胎,这也将使今年的比赛肯定更加激烈精彩,而这也将给耐磨性似乎略显不足的普利斯通带来好处。

  不过从之前的几次测试来看,普利斯通发挥出的性能不如米其林。普利斯通已经表示在赛季前还将继续作出努力,开发出15至30套新胎。到底能雪耻重夺冠军,还是让米其林完成辉煌的告别演出,新赛季的轮胎大战值得期待。

  市场升温

  中国车手接近F1赛场

  如果在10年前提起F1,相信没多少人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近年来F1在中国的影响力已越来越大。据统计,2004年F1中国大奖赛共吸引现场观众26万人次,其中9月26日现场观众15万人,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现场观众人数最多的单场比赛。门票收入3亿元,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票房收入最高的体育比赛。

  此外中国车手离F1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今年22岁的程丛夫早在前年就开始代表迈凯轮车队参加英国雷诺方程赛,成为第一个进入F1车圈的中国车手。眼下迈凯轮车队已经给程丛夫提供优厚的条件。而程丛夫也在不断努力渴望有一天登陆F1赛场。

  2006年的中国F1将会如何发展?能否像最近新年热播的JOHNNIE WALKER“世界看中国”的广告中提出的“KEEP WALKING”精神一样,不断地进步,勇往直前,在F1历史上留下属于中国的篇章呢?这确实非常值得期待。相信所有人都会相信,F1在中国将有更大的发展。

  信报记者王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90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