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都灵冬奥8年从争冠到陪衬 陈露:关键是普及率太低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05:30 新闻晨报

  8年前、12年前,对于中国女子单人滑,那是怎样的表现?回忆在昨天凌晨会让人惆怅顿生———8年前的长野、12年前的利勒哈默尔,我们曾期待陈露能为中国带来一枚冬奥会金牌,最终收获铜牌时,我们还连称“遗憾”。

  而在北京时间昨天凌晨,同样是女子单人滑的短节目比赛,我们对于中国选手刘艳的期待只能是———进入前15位。

  刘艳力争前15名

  这一夜属于让人遗忘关颖姗的美国人科恩,这一夜属于心肌炎之后神奇般复出的俄罗斯女人斯鲁茨卡娅,但这一夜不属于中国选手刘艳。在美国、俄罗斯、日本选手紧张得令人窒息的较量中,她只是陪衬。在“基本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裁判评分很合理”后,刘艳默默地排在短节目的第15名。

  责怪刘艳是不公平的。这个22岁的女运动员,在这一夜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她赛前立下的“前15名”目标,通过她努力而没有错误的表演,非常“准确”地得以达成。刘艳的缺失属于先天的,就像冬奥会很多裁判直言不讳指出的那样———她的问题在于艺术表现力和节目编排的连贯程度。而这,不是靠拼劲能够弥补的。

  陈露:关键是普及率太低

  当刘艳在都灵落寞的角落里静静独舞时,中国曾经的一代花滑天后陈露,正在深圳她的滑冰俱乐部里,幸福地过着一个“准妈妈”的生活。中国女子单人滑,似乎就是随着她的“化蝶”隐去,而一夜间悄然滑落。这其中的原因为何?陈露说,关键还在于中国的滑冰人数太少。“女子单人滑项目要上一个新台阶,关键要在选才上下功夫,而选才的前提是普及。目前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主要在动作编排的表现力上。”

  不谋而合的是,其实国内的许多业内人士也承认,缺乏陈露那样的“天才”,是中国女子单人滑一夜间从顶峰滑落凡尘的最重要原因。刘艳的教练史艳就坦陈:“女选手的成才率较低,淘汰率较高,在短时间内发现突出的好苗子很难。因此,现在的这些运动员,想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一流水平,有不小的困难。”而在国家经费有限,只能优先考虑优势项目的情况下,中国女子单人滑如今能做的,更多的还只是等待———等待下一个陈露,在一夜间从天而降。

  当然,也有人不愿等待。比如曾经感动世界的陈露,就悄悄在终年不见冰雪的深圳,开了一所滑冰学校。陈露不讳言学校需要盈利,但她说,学校最重要的目的,是让更多有志于此的少年“圆梦”。因为,她不愿意自己曾经的辉煌,只是一场令人心碎的昙花一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33,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