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他设计了丁俊晖的争议人生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09:51 青年时报

  2005年4月3日,丁俊晖书写了中国体坛和世界台球界的神话,击败世界台球史上最伟大的球手、七届世界冠军得主亨得利,成为中国公开赛的冠军,也第一次在世界职业台球排名赛冠军榜上留下中国人的名字。这时,他刚好18岁零3天。

  此后,围绕丁俊晖的事业、学业以及爱情的种种争议一直未曾停歇,而这一切皆因他与众不同的成长轨迹。

  前天,时报特派记者在上海就一些敏感话题采访了丁俊晖的父亲。

  争议A 豪赌论

  成功无法复制

  记者:很多人都认为你是用一种破釜沉舟的赌博式方法在丁俊晖身上押宝,结果成功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丁文钧:人一生下来就在赌,谁不在赌,包括你们每个人都赌。你让小孩读书,每年付出那么多学费,就知道他一定会出成绩吗?你知道他一定能考上大学吗?人一生下来就是赌博,这是人生道路。

  记者:那当初选择台球,是你的决定,还是丁俊晖自己的选择?

  丁文钧:可以说他的人生轨迹是我为他设计好的,我用我最好的方法去教育孩子,结果成功了,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记者:如果丁俊晖当初没有选择台球,而是继续读书呢?

  丁文钧:如果他和同龄人一样读书的话,那他现在至少读到博士了;如果选择打乒乓球,那他绝对不会比王励勤差。他8岁那年,我把所有难题都摆在他面前,我说世界上有50多亿人口,只有一个第一,那你就要吃50多亿人吃不了的苦,每一项运动都很艰苦,你必须付出。结果他点头,因为他懂。他不是一般的小孩。我儿子是天才,我早就看出来了。

  记者:你觉得你培养丁俊晖的这种方式,有普及性吗?

  丁文钧:没有。成功的路是无法复制的,每个人对自己的目标和要求都是不一样的,但现在毕竟我取得了成绩,所以我认为我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争议B归属权

  户口暂时不动

  记者:丁俊晖的归属地一直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在丁俊晖连取两个冠军之后,江苏、北京、广东、上海四地“争晖”,想让丁俊晖代表他们参赛,对此你怎么看?

  丁文钧:这个我们不关心,但说心里话,我还是希望小晖能代表家乡参加比赛。

  记者:听说上海方面允诺只要你们家愿意把户口迁进上海,那么他们将免费提供一套别墅、一辆轿车……保证丁俊晖在上海享受到和姚明、刘翔一样的待遇?

  丁文钧:小晖能有今天,家乡对我们有很大帮助。丁俊晖刚被无锡市评为优秀青年标兵,而且他每次得奖,省、市政府都会发贺电,回来还要宴请、嘉奖。我们家在江阴的房子也准备装修了,所以户口暂时不会动的。

  争议C读书无用论

  户口暂时不动

  记者:斯诺克在英国是一项很“高雅”的运动,球手在比赛中表现出一种绅士的风度,虽然丁俊晖夺得了世界冠军,但他只有初中一年级文化底子,和他目前的身份相称吗?

  丁文钧:我不知道你们媒体为什么老对我们的文化程度进行关注,中国的好多运动员,像跳水、体操等项目的运动员,他们十几岁就已经出成绩了,我想他们(那些运动员)的文化水平,不一定比小晖高。

  记者:那他初一辍学是个事实呀……

  丁文钧:我们其实一直都给他请家教的,包括在英国。说实话,在英国学球的几个孩子中间,小晖是英语说得最好的,而且他空闲时经常看一些文史类的书籍,你们不能因为这个说他没文化。

  记者:听说年底打算让丁俊晖在上海复旦大学深造?

  丁文钧:有这个打算。毕竟小晖现在是世界冠军,那他就应该以冠军的要求来不断提高自我,学习是必要的。复旦大学离我们球馆大概20分钟车程,很方便他一边练球一边学习。

  争议C金童玉女

  这是媒体炒作

  记者:你们球馆摆了许多丁俊晖和潘晓婷的合影,他们两个是传说中的男女朋友关系吗?

  丁文钧:这都是媒体的炒作。都是一个圈子里的,我们家和潘晓婷家认识很多年了,我和晓婷她爸爸是很要好的朋友,两个小孩这么多年都在忙着比赛和训练,与社会接触不多,所以他们的感情都很纯,沟通起来可能有种默契吧,并不像外界说的那样。晓婷要比小晖大那么多,怎么可能呢?两人平时打打电话、发发短信而已……

  记者:那你反对丁俊晖现在谈女朋友吗?

  丁文钧:我们家长对他什么要求都没有,但我相信他有自己的主意。先事业、后家庭,这个道理小晖明白的。

  ■成长史

  一杆到顶就是一场豪赌

  丁俊晖夺得中国公开赛冠军后没几个月,他的自传《一杆到顶:我十八岁的冠军路》即在全国热卖。“丁俊晖自传其实是我口述的。”丁文钧很坦诚。那么,在父亲的眼里,丁俊晖这一杆到底是如何到顶的呢?

  丁文钧祖籍江苏苏州,“文革”时下乡到了宜兴。上世纪90年代初,台球曾经在这个小城风靡一时。开烟酒杂货铺的丁文钧就在商店旁边摆了两张台球桌招揽生意。8岁的儿子丁俊晖每天给父亲送饭,逐渐地也喜欢上了打台球。

  “他整天趴在半张台子上面,从早打到晚,除了吃饭就是打台球。”

  几个月之后,丁俊晖已经成为宜兴台球界的第一好手,很快,丁文钧和八岁的儿子进行了一次成人般的谈话。

  “‘想不想把打球作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当时我就这样问他,他点头了。然后我把自己的想法跟他谈了一下。你要靠这份职业,养活你自己,养活家庭,把它变成你的事业。”

  和儿子达成共识之后,丁文钧结束了烟酒杂货生意,借债50万开办了“俊晖台球城”,在宜兴没有对手后,背了30多万元债务的丁文钧做了一个更惊人的决定:卖掉房子,带着妻儿来到了广东东莞,当时中国台球的前沿阵地。“当时我就认定了,这个孩子,这一辈子就走这条路了。”

  丁文钧的坚持没错。十一二岁的丁俊晖进步神速,在全国各种比赛中连续拿到好成绩。没过多久,一家化妆品公司每月给丁俊晖提供3000元的赞助,加上他在台球城3000元的工资,一家人的生活开始好转起来。

  这些让丁文钧更加坚信自己的这场豪赌是正确的。

  2002年,丁俊晖为中国夺取首个亚锦赛冠军,同年,又获得斯诺克世青赛的冠军,2005年底,又夺得了英国锦标赛的冠军,一举改写了英锦赛的历史。

  丁文钧49岁了。他自豪自己到了这样的年纪还有着年轻人一般的执著,然而他的付出终有所获。“以前,我知道我儿子是个天才,现在,我比任何人都确信!”

  ■生意经

  没想过靠台球城赚钱

  上海市长寿路97号世纪商务大厦4楼,电梯门尚未打开就听到阵阵台球撞击的声音,走进去的景象用一句时髦的话来形容,“那场面是相当的热闹”。蓝色的地毯、雪白的墙壁、惬意的灯光,数十张进口球桌整齐地排列着,晚上八九点正赶上营业高峰期,开业才十多天,东英台球城内人声鼎沸,斯诺克球台前还有排队等候。

  “我们的收费并不便宜,每小时40元,而且这还是优惠期间的价格。因为所有的球台都是英国专业比赛的球台,每张4万元,价格是普通球桌的3倍。你看现在斯诺克这么火,我们会拆掉一批九球桌,再买几张斯诺克球台回来。”

  在一番颇为自豪的介绍之后,丁文钧透露了自己的经营之道,“要做就做最专业的。我们这边的会员都是些私营企业家和白领,他们有这个消费能力。”

  东英台球城的面积将近1200平方米,墙上挂满了丁俊晖从小到大打球的照片,正对门的是一幅去年中国公开赛的大幅宣传画,上面有着丁俊晖夺冠之后的亲笔签名。靠着墙摆了个装饰橱,里面放了12座奖杯,并没有英国锦标赛和中国公开赛的。丁文钧解释道:“这里的奖杯只是家里珍藏的一小部分,在俄罗斯、埃及比赛的奖杯……好多都留在东莞的东英台球城里了,中国公开赛的也还在家里,没来得及拿过来呢。”

  丁文钧强调了一点,“说实话开这个球馆我压根没想过靠它赚钱,这是我开的第二家台球馆,第一次就赔了。开球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以球会友,第二是想让丁俊晖回来有个练球的好地方。”

  ■记者手记

  站在“神童”背后的人

  丁文钧如今的头衔是:上海东英桌球俱乐部有限公司董事长,而在一年前的中国公开赛上记者遇见他时,他并没有拿名片同别人交换。

  上次的专访也是提前约好的。丁文钧对媒体很友善,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在海淀区体育宾馆的一个小房间里,丁俊晖的妈妈陈习娟和所有的主妇一样,站在丈夫旁边,热情地给客人倒茶,丁文钧则和现在一样,抽着烟思索几秒钟,然后不紧不慢地回答你的问题。

  今非昔比,尽管住的是台球城附近小区租来的房子,但为了出行方便,丁文钧还是花40多万买了一辆丰田大霸王,出入被人喊着“丁总”,每天都有人请吃饭,每天都有记者来采访。

  台球馆一进门摆了张功夫茶桌,丁文钧颇为专业地为记者展示他的茶道。采访过程中,有个安徽青年专门赶到球馆来拜师学艺,他愿意每天掏一千块钱只要丁文钧愿意陪他打球。

  整个采访过程中,丁文钧对于儿子的肯定是我未曾料到的,“再出一个丁俊晖?我看不一定。台球运动在英国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也没见培养出一个丁俊晖来!”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时报特派记者 田京波 发自上海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