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宏博奇迹震撼世界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08:36 南京晨报

  “这实在是太令人难以置信了”、“他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英雄人物”、“这就是运动康复史上的一个奇迹”,当赵宏博在冬奥会的赛场上成功完成“后外点冰三周跳”的高难动作时,现场观战的全世界各大媒体的记者们无一例外地朝这位来自中国的铁汉竖起了大拇指!虽然由于申雪的一个失误,他们仅以62.32分排名双人滑短节目的第五,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在意他们的排名,也没有人在意他们还有没有冲击金牌的希望,因为这是一个奇迹诞生的时刻!

  医学专家:运动康复史上的奇迹

  看着赵宏博成功完成三周跳的动作,场边的运动医学专家、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院长李国平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和赵宏博一起创造了一个运动康复史上最伟大的奇迹。

  在赵宏博受伤之后,李国平组织和参与了所有和赵宏博伤势恢复有关的专家会诊,当他看着经过自己一手治疗而完全恢复健康的赵宏博再一次在世界舞台上完成那个令他跟腱断裂的动作时,李教授的眼睛湿润了。“如果是普通人的话,像跟腱断裂这样的伤,要6个月才能正常行走和小步跑步。而赵宏博不到4个月就重新上冰,5个多月就开始在冰上跳跃,这在常人根本是不可能的。李国平说,这其中有赵宏博本人的努力,也有医学专家们的努力,也有教练、领导的配合,非常不易。从医学专家的角度说,赵宏博的进展非常神速。在最近的训练中,他几次摔倒,但还是敢跳,这说明他伤后的心理障碍也已经去除。不过,李国平也指出,赵宏博仍然存在再次受伤的可能性。

  队友佟建:换了我坚持不到今天

  排在申雪/赵宏博前面出场的庞清/佟建在比赛结束以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赛场,而是站在场边看完了申雪/赵宏博的比赛才进入混合区。看着老大哥忍受着伤痛,出色地完成跳三周的高难动作,佟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宏博哥实在太了不起了,如果换了我肯定坚持不到今天。”“我们是在看完了他们的比赛后才出来的,但没来得及看多少分?”当得知申/赵的分数排在他们的后面时,佟建表现得有些失望,“其实我觉得宏博哥挺不容易的,他们两个经历了那么多困难走到今天,宏博哥真的很坚强,如果是我根本坚持不到今天。花样滑冰队需要他这样的领袖,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他们能够留下来再干4年。有宏博哥在,我就会觉得心里踏实。”

  外国记者:他就是那种英雄人物

  6个多月前跟腱断裂的赵宏博奇迹般地出现在冬奥会的赛场上,不仅征服了现场的观众,也征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他们赛后不约而同地对赵宏博的表现表示赞叹。

  来自加拿大《环球邮报》的贝·史密斯说,她采访、关注赵宏博已经有很长时间。她没有想到,在跟腱断裂6个月之后的首次比赛,赵宏博能够有如此优异的表现。她说:“这实在是太令人难以置信了。”史密斯注意到,赵宏博在做螺旋线的动作时有非常微小的失误,她说这跟他的伤有关。澳大利亚电视台的史·阿梅也说,赵宏博的表现令人不可思议。此外,她还为申雪的失误感到遗憾。她说,这让她想起了在2003年世锦赛上申雪脚部受伤,结果赵宏博因为牵挂她而在短节目比赛中出现失误。阿梅说,他们两人都非常照顾对方。来自《冰上聚焦》的赫·利萨对赵宏博的表现伸出了大拇指。她说:“他实在太出色了,他今天的表现有点像人们常说的那种英雄人物。他始终如一的微笑让人感觉到温暖。在困难的背后有一种语言,那就是与困难抗争,赵宏博今天正是这样的英雄人物”。

  “她失误是因为担心我”

  申雪失误,赵宏博揽罪

  晨报讯 在北京时间昨日凌晨的短节目比赛中,一直让人担心的赵宏博干净利索地完成了“后外点冰三周跳”的高难度动作,但申雪却意外地在这个单跳动作中出现失误,最终他们的排名也下滑到了第五名,冲金之旅也变得荆棘遍布。赛后有记者问申雪,她出现失误是不是因为牵挂跟腱伤势刚好的赵宏博。申雪说不是,出现失误是自己的原因。但是跟申雪合作多年的赵宏博马上主动揽过罪责,“她还是有点担心我。”

  申雪的失误出现在单人三周跳落冰时,她没有站稳,这个失误给他们造成了1.4-2分的减分,而最终两个人的成绩为62.32分,排在庞清/佟建之后,位列第五。谈起自己的那个失误,申雪也感到非常意外,因为平时训练中这个动作很少出现失误。当申雪埋怨自己的时候,赵宏博总是会挺身而出为小雪挡驾,把问题往自己身上揽,“她可能是太担心我了,因为三周跳的动作我也刚刚能完成,她可能担心我所以受了影响。这样的情况在之前的世锦赛中也出现过,那时候小雪受伤,我担心她所以自己出现了失误!”

  双人滑自由滑的比赛将于14日进行,虽然现在看来排名第五位的申雪/赵宏博冲击金牌的希望很渺茫,但是他们从来也没有放弃希望,“最困难的时候,我都没有失去过信心,现在都到了冬奥会的赛场上了,我怎么会没有信心。从我受伤的情况来看,我能来都灵,能有今天的成绩,我觉得我们已经成功了!”

  作者:/来源:南京晨报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