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楚天关注]八旬老爹爹破冰游东湖(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03:26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楚天关注]八旬老爹爹破冰游东湖(图)

  

[楚天关注]八旬老爹爹破冰游东湖(图)

  在寒冷的冬天,武汉700多名冬泳者经常在长江、汉江、东湖里披波斩浪,令人望而生寒。

  他们不怕冷吗,他们身体比常人特殊吗?为何乐此不疲?

  

  八旬黄爹爹破冰游东湖

  “我觉得自己还很年轻!”

  每天早上5点半,82岁的黄作均老人准时起床,吃完一块面包、喝上一杯牛奶后,随后骑车前往东湖之滨的磨山。

  在东湖岸边,老人活动一下身子,然后轻舒手臂,拨水入湖。随着湖水一起一伏,他花白的头发在水面盘旋。

  黄作均曾是省体育局的一名田径教练,多年爱洗冷水澡,但总觉不过瘾。退休闲下来后,1996年,他加入了东湖冬泳队,坚持冬泳已10年,目前是武汉冬泳界年纪最长的一位。

  黄爹爹说,冬泳除了促进健康,还让自己体会到意想不到的快乐。提起前些日子的破冰游泳,老人意犹未尽:“在铺满薄冰的水中游泳,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所向披靡的破冰船,身体往前游,冰就乖乖地往后跑,很有意思!冬泳让我觉得自己还很年轻!”

  黄爹爹一直过着非常有规律的生活。每天5点半准时起床,晚上9点半睡觉。冬泳时带上游泳圈,以防万一。“除了大雪,大风,大雨等不好天气外,我都会去游泳,从不间断。”

  邹金宁45年坚持不懈

  “江城冬泳第一人”

  冬泳是指在14℃水温以下进行的游泳活动。

  汉阳的老汉邹金宁被公认为“江城冬泳第一人”。他今年64岁,原是汉阳区体委的一名田径、游泳教练,已有45年冬泳史,是湖北省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救生员。

  “与游泳结缘,可能与我的家庭环境有关。”邹金宁说,家里祖祖辈辈好几代都是码头工人,小时候家里穷,汉水上经常有一些运菜、运木材的船只,不管严冬酷暑,只要菜叶和木材落在水中,他就和住在汉江边上的穷伢们一起泅到水中去捡。上学时,他曾为省3分钱的船费,从汉江举着衣服鞋子游回汉阳。

  日久天长,邹金宁的水性越来越好:上世纪50年代,邹金宁数次夺得过省、市中小学游泳比赛的冠军。

  1961年冬日的一天,邹金宁奋力跃入长江,成为冬泳长江第一人。当时,国内还没有冬泳这一概念。

  四十多年来,他数十次全程蝶泳畅游长江,天堑横渡,如履平地。1977年1月30日,武汉历史上最冷的一天(零下17摄氏度),邹金宁做出惊人之举———在月湖破冰游泳。

  冬泳女杰郭珍玲

  5年22次献血1.4万毫升

  “奶奶,您听我说,我家的表叔数不清.......”一曲清亮的京剧《红灯计》在龙王庙响起。在龙王庙队冬泳人群中,53岁的“海军”郭珍玲总爱即兴给大伙来上一段。

  “海军”是队员们给郭珍玲的昵称。5年来,这位“武汉献血第一家庭”的女主人共献血22次,合计1.4万毫升\(含成分血\。大伙认为她胆特大,就用武汉方言“海”来形容她,加上她曾当过5年的文艺兵,于是,有了“海军”这一绰号。

  “我冬泳,我快乐。我献血,我健康。”郭珍玲说出了自己对冬泳,对献血的理解。

  作为龙王庙冬泳队里的女队员,活波开朗、爱唱歌的郭珍玲总能引起大家关注。每次,冬泳上岸后,郭珍玲全身通红,活像一只熟透了的虾,她总是非常开心:“这说明我身体健康,血流旺盛嘛!”。

  在泳后休息时间,不时有人来请教她为什么不冷,郭珍玲乐呵呵地告诉大家:“我不是不冷,而是不怕冷。每次下水前,也觉得冻得很难受,就像无数小针在不停地刺。但只要做好充分的泳前准备,对冷水不畏惧,游一段时间后就会觉得很舒服,很暖和。而且,我特别喜欢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感觉。”

  白血病康复者范官林

  寒江中的“泳”壮士

  “参加冬泳,绝不是为出风头,而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并想向更多的白血病患者证明,不要向病魔低头。”白血病康复者范官林这样告诉记者。

  范官林,37岁,海军工程大学教员。2001年4月,他被确诊为白血病,后实施骨髓移植术,2002年10月康复后重返工作岗位。

  他与冬泳结缘,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2003年7月的一天,他陪着妻子和女儿到游泳馆游泳,经过过虑池时,水打湿了他的衣裳,这又勾起他心底的回忆———早在1992年,他在南海某潜艇部队工作时,就深深爱上游泳。

  “反正衣裳打湿了,不游白不游。”那一刻,他像孩童般再次投入水的怀抱:蛙泳、蝶泳、仰泳、潜泳,水中的他来去自如。

  渐渐地,范官林发现,患病期间,因大量使用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的状况有所缓解,欣喜之余,他对于游泳更加执着。

  去年11月,朋友建议他试试冬泳。范官林第一次在汉江中冬泳,感觉很爽。

  “现在我的身体越来越好,只要冬泳有利健康,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退休工程师奔走呼吁

  武汉冬泳俱乐部终成立

  今年61岁的宋世安现在是武汉市冬泳俱乐部常务副主任,退休前是湖北

柴油机厂副厂长、工程师。

  他的母亲名叫晁新民,是协和

医院的一名护士长,年轻时曾多次陪毛主席横渡长江。从5岁起,宋世安就被母亲送到业余体校学游泳。

  小时候,宋世安最大的心愿就是:“游水,当一名专业游泳健将!”可母亲坚决不同意,想儿子学医,宋世安只好从命。虽然一辈子没能成为专业游泳健将,但宋老年轻时就立下志向:一定要在业余泳界混出个名堂。

  最近几年,他多次向武汉市政府、武汉市体育局建议:将冬泳与旅游结合起来。来武汉的游客,如果想尝试冬泳,冬泳队员可全程陪伴,既为其导驾护航,又让其全面领略武汉水文化。在武汉举办“樱花节”、“梅花节”时,冬泳队员集体下水舞“水龙”,让更多的游客领略江城水魅力。

  去年3月14日,有关部门终于接受了宋世安的建议,武汉市冬泳俱乐部正式成立。宋世安开心地笑了。

  目前,武汉有11支冬泳队,总人数700多。其中有身居要职的政府官员、事业有成的企业老总、翱翔蓝天的现役飞行员、普通的平民百姓、还有十四五岁的学生伢。工薪阶层占70%。年龄主要集中在40-70岁之间,50岁左右的占50%。

  宋世安说,武汉市冬泳活动基本上停留在初级阶段,与武汉市得天独厚的江湖资源相比,还很不相称。武汉市830万人口,仅700余冬泳队员远远不够,应该让更多的市民融入到冬泳这一队伍中来。

   挑战自我

  

  82岁的黄作均破冰畅游,感觉“还很年轻”;53岁的冬泳女杰郭珍玲5年22次献血1.4万毫升\(含成分血\。冬泳,让他们活得激情四射。

  冬泳爱好者中更极端的奇迹发生在前几年的大舜轮“11.24”海难。据报道,该轮上312名乘客中存活22人,其中唯一生还的女性董颖游上岸的,她是一名冬泳爱好者。另一名生还的冬泳爱好者游上岸后走到公路上拦下一辆的士顾自走了,事后让有关单位一阵好找。

  医学专家把冬泳称“血管体操”。冰水短暂的强烈刺激,就像千万支银针对肌体各个穴位进行高强度按摩、针灸、刺激全身器官,使肌体代谢水平不断跃升。所以,冬泳能使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的功能得到整体提高,从而使全身得到极大地振奋和调整,除垢纳新,生命自然焕发生机。

  不过,目前的冬泳队伍中,中老年人占了多数。武汉市的700多名冬泳爱好者中,50岁左右的占50%。而资料显示,全国冬泳队伍里,主体人群也是中老年人。他们有强烈的健身愿望,人生阅历丰富,勇于挑战,在冬泳中体味着欢乐和自豪。

  人人渴望健康。冬泳队伍里青年人少,除了健身喜好和动机与中老年人相异等因素外,恐怕与冬泳运动的挑战性有很大关系。毕竟,寒水刺骨,令人望而生畏,不是每一个人能承受的。

  人人都渴望成功,但人生之路并非总是阳光普照,总伴有风雨、寒冷、甚至极寒。生意失败、工作难找、下岗失业……在市场经济的改革大潮中,我们同样面临着各种风浪和寒冷。别怕,就当是冬泳吧。像冬泳爱好者那样:相信自我,勇敢地挑战自我,激发出生命的强韧与活力!(王正旺)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