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都灵日记:变味的比萨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01:44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漫步意大利街头到处都有比萨饼店。而在国内时下崇尚快餐文化的年轻人中,比萨饼同样流行。

  春节长假回家请几个亲戚的小孩吃饭,他们一致选择“去必胜客”。结果花钱不少不说,等了两个多小时才有座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吃比萨饼在国内不能算快餐,而是名副其实的“大餐”。

  出国采访,工作上的头等大事是通讯和交通,生活上的头等大事就是果腹。

  到意大利的几天来,我们吃的最多的就是比萨饼。这不仅因为它便捷,随处可以买到,边走边吃,节约时间,更主要的是它在意大利很便宜。

  花较少的钱,吃上国内排大队才能吃上的“大餐”,心里的感觉也很好。

  但是,几家店吃过之后,我们这些中国记者得出一个共同的评价:都灵的比萨饼没有北京的好吃。

  主新闻中心有一位来自云南的志愿者,在意大利已经居住了14年。他对我们说,在意大利吃到的比萨饼肯定更正宗,北京的比萨是根据中国人的口味进行了改良。

  他的观点我是赞同的。很多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也反映,在中国吃的中餐,和在国外中餐馆吃的不是一个味儿。这几年在国外采访时,也时常光顾当地的中餐馆,感觉那些菜基本不能叫中餐。为了适应当地人的口味,这些“中餐”已经被改得乱七八糟了。一位中餐馆的大厨告诉我们:“如果完全按国内的方式做,老外不爱吃。”所以要根据当地人的特点进行变化。

  我们中国人把吃归结为“饮食文化”,看来一种文化要想在其它地域生根开花,必须进行“适应性变异”。

  体育也是文化的内容之一。竞技体育起源于西方,它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生根开花,也是因为发生了适当的“变异”。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但是亚洲人对它改良后,把它变为了一项让欧洲人不知所措的运动。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这项原来用握刀方式比赛的运动,让亚洲人用握筷子的手法变得如此不可思议。

  除了乒乓球之外,几乎所有的奥运项目,在不同的地区都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足球在欧洲北部就是欧式、在南美就是拉美式、在

意大利法国就成了欧洲拉丁派;排球在欧洲是高举高打,到了亚洲就变成了快速多变……

  世界文化可以趋向大同,但不能没有地域特点。

  (本报意大利都灵2月12日电)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