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上海球迷引领足球风潮 特有文化增添极大包容心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01:30 东方体育日报

  职业化发展至今,不仅上海球队的特点被标志性地树立起来,上海球迷也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引领全国球迷,形成了自己的球迷文化。

  上海人可能不如伦敦人有钱,但是上海人在足球消费中的投入并不低。在上海的球迷队伍中,不乏一些高收入者,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上海球迷的整体素质。过去,上海人还被看作“精明而不聪明”,其独特的自我优越心态很难与中国其他地区的人相融合。但是,在上
海的球迷队伍中,“新上海人”的比例越来越大,外地球迷追捧上海球队,和上海球迷也能和睦相处。更重要的,上海球迷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全国球迷的高度认可,成为引领全国球迷风潮的一种强大势力。

  

上海人还固有一种江南风情,激情含而不露,热力引而不发,似乎与球场上的痴狂显得格格不入。但是,看球的方式多种多样,上海球迷的独特温柔个性也能在球场上得到发泄,从而衬托出一种独特的富含温情的海派球迷文化。

  高端 开着

宝马去看比赛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球迷的社会地位并不会很高,大多都由学生或者普通工人组成。在国际体坛,足球也从来都不是贵族运动,平民化才是足球成为世界第一运动的重要基础。

  但在上海球迷阵营里,老板、私人企业主、公司白领、海归人士都大有人才,不少人也都从事着教授、医生、律师等很受人尊敬的职业。他们的收入有的甚至已经超越了被普遍认为是高收入人群的职业球员,他们开着宝马X5来看球,为球迷组织的创建和活动投入了大量的私人财产。

  上海国际球迷会会长就是一位拥有上千万元资产的老板,闲暇之余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球迷组织的工作中去。蓝魔球迷会里不乏月薪两三万的白领,他们在公司里和在球场里的生存状态完全不同。

  高收入者比例较高是上海球迷的一大特点,这也构成了海派球迷文化的一个基石。职业化之初

申花队引领的一种看球时尚,曾深深影响了上海的一代人,他们在球迷活动中找到了另一个自我,从而很愿意把看球消费当作人生精神消费的一大支柱。

  创新 统一着装统一口号

  追求创新能力是上海城市建设的一大课题,但是在球迷组织中,著名的“蓝魔”球迷会早已把这种精神传播到了全国各地。虽然他们的很多看球方式可能也来源于日本、韩国,但是他们对于中国球迷文化的创新和进步,的确起到了引领先河的突出作用。

  统一服装、统一口号、标语和横幅的制作、看台的选择等等,“蓝魔”的创新无不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得到了圈内圈外的一致好评。这种看球方式的宣扬还得到了外地球迷的大量响应,北京、大连、山东、四川等地,先后都出现了这种模式,为净化中国足球赛场,从球迷角度作出了历史性的回应。

  挥舞大旗、即兴语言创作、鼓乐队的表演、甚至作为球迷团体能够起到的震撼力量,这些都是海派球迷的首创。虽然一些创新还受到了各种各样客观条件的限制,但毕竟使得中国球迷文化起到了质的变化。

  包容 “新上海人”成标志

  上海球队以其独特的魅力还不仅吸引着本地球迷,苏浙等地的球迷也纷纷把上海球队当作自己的球队,加入了上海球迷的阵营。江苏吴江盛泽球迷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多年来他们一直支持申花队,坚持到上海看球,和上海球迷团体也和睦相处,得到了上海球迷官方组织的认可。

  就像申花队内本土球员的比例逐年下降,“新上海人”成为上海足坛的一大标志。球员如此,球迷也如此,上海球迷一家亲体现了海派球迷的极大包容性。

  上海球迷组织也和外地球迷组织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虽然支持的球队在球场上是对立的,但是球迷间的合作和友谊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温和 胜固可喜败亦欣然

  上海球迷的智慧和灵气在球场上到处可见,其实他们最大的特点还是体现在上海这个城市特有的温情上。上海球迷虽然也充满着对胜利的渴望,但更多时候,他们在看球过程中享受到了快乐,无论是胜利的喜悦,还是失败的悲伤。

  他们很少歇斯底里,也很少没有节制,而只是在最需要撒播温情的时候出现,比如送别郁知非,送别杨光,欢迎吴金贵,欢迎李玮峰。德国外援阿尔贝茨曾由衷地感叹,上海球迷对足球的理解和热爱球队的方式,常常让他想起那些欧洲的球迷。

  上海球迷其实是很听招呼的,能给予俱乐部的配合从来不会含糊,哪怕是在最对立的阶段,也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上海女球迷常能用眼泪感动人神经,男球迷总给人一种责任感和大度精神,这种地方特色被鲜明地反映在球迷团体中,从而把海派球迷文化推向另一个境界。

  作者

  12年联赛数据一网打尽 改变你看中国足球的方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0,20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