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玮峰抵达上海申花第一天 接管卞军重逢刘云飞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2月01日02:34 东方体育日报 | |||||||||
千呼万唤始出来,中国国家队队长李玮峰昨天中午12时30分左右终于出现在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正式开始了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最特别的一次加盟上海申花队的旅程。 13:10 走进基地,想起埃弗顿
迈入申花康桥基地的大门,李玮峰就一个劲地赞叹基地设施的正规。“我可不是吹捧申花,我去过世界上不少地方,像申花基地这么正规、这么豪华的,还真是很少见。” 基地的宋阿姨早就为李玮峰打点好了一切,分发了新队衣,还把他领进更衣室认领了属于李玮峰的柜子。“这里还真有点像英国,我在埃弗顿的时候,他们也都是更衣室里一人一个长柜子,俱乐部把每个人要用的东西都准备好,训练前换好衣服,训练后洗个澡,然后各自开车回家。” 13:20 全面接管“3号卞军” 安排宿舍是李玮峰此行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宋阿姨的带领下,李玮峰径直来到三楼,进入了“A307”房间。主楼三楼一般都是主力队员的单人房间,“A307”原本就是今年刚刚被挂牌的3号卞军的房间。此时,房门上卞军的照片和名字牌已经被取了下来,李玮峰的则还没有来得及换上去。而刚才在更衣室,李玮峰已经接手了卞军的“3号柜子”,上面也已经手写上了他的名字。 进入宿舍,房间虽然不大,但是带独立的卫生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四周墙壁上还贴有各种格斗游戏的招贴画,那些都曾经是卞军的最爱。有人想把这些画都摘下来,李玮峰却说:“先留着吧,回头再说。” 13:30 食堂的牛肉面最好吃 中午时分,匆匆赶路,李玮峰还没有来得及收拾房间,先进入了位于二楼的申花食堂。“我早就听说申花食堂的师傅有两下子,牛肉面做得特别好吃,今天就先来碗面吧。” 原来,李玮峰虽然过去不是申花人,但在国家队早就和申花的国脚成了好朋友。孙祥就曾不止一次地对他说过,申花食堂做的面堪称一绝。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下肚,李玮峰连声称赞食堂的师傅:“多谢师傅啊,这碗面果然名不虚传,我就算在申花过年了。” 13:45 10年之后,重逢刘云飞 此时,申花队本赛季引进的另一名内援刘云飞在孙吉、孙祥的陪同下,也匆匆走进了申花食堂。李玮峰急忙起身,两人热情拥抱起来。原来,李玮峰和刘云飞的私人关系一直非常好,在国家队里是多年的亲密战友。其实,他们俩的交情从1995年就要算起了,那时候两人都还是小孩,李玮峰刚要准备加入健力宝少年队留学巴西,刘云飞则是中国国家少年队的主力门将。他们在梧州冬训基地相识,不曾想十年后会同时加盟申花队。 随后两人还一同来到吴金贵的房间,向主教练报到。吴金贵介绍说:“我之所以看中他们两个人,一方面当然是实力;另一方面他们的个性都比较接近,都是那种比较直率、坦诚的那种,私下里和上海的几个国脚都很谈得来,相处得不错。” 14:40 抢“滩”前夜,整晚没睡好 离3点的训练还有一小会时间,李玮峰坐在新宿舍里感慨良多。“你别说,这次来上海的感觉还真是不一样。我睡觉一直很好,昨晚愣是没睡好,毕竟要离开生活了七八年的深圳了,加盟申花又是我多年的心愿。” 李玮峰有理由感到激动,早在郁知非时代的申花,就曾有引进李玮峰的计划。李玮峰和上海一直是“有缘无份”,哪怕是去年一切都谈妥了也还好事多磨。 过年期间,李玮峰异常忙碌。刚刚结束国家队的集训,就和家人来到长辈家过年,前晚刚刚从海南返回深圳,昨天一早连东西都没时间整理就飞来上海。 14:55 穿上蓝色,好好照照镜子 训练前,李玮峰很认真地检查了一下新发的申花装备,把暂时不穿的东西都一一整齐地放在柜子里。上衣他选择了一件短袖T恤,在套上这一件申花队服前,李玮峰不禁感慨道:“终于能够穿上蓝色了,太不容易了。”穿上印有两颗星的这件蓝色队服,李玮峰先是找来镜子好好地照了一照。 一旁有人评价道:“你穿蓝色的确不错,就是比橙色要好看,显得稳重、大气。”李玮峰自己感觉也很不错:“从此我什么都要蓝色的了,鞋子也去弄一双蓝色的。我在英国的时候,埃弗顿的球员没有一个人敢穿红色的鞋子,为什么?因为利物浦就是红色的,这才叫一个球队的传统和忠诚。” 15:30 长衫长裤?NO! 领队戴春华向队里介绍和欢迎了新队员,有了三名内援和一名外援的加盟,申花队比任何时候都显得强大。吴金贵更是急急地让李玮峰立刻参加了全队的合练,因为最让他担心的就是李玮峰根本没时间和申花训练,国家队在2月的赛事任务相当繁重。 李玮峰直接就进入了申花的主力阵容,他和杜威搭档构成了申花队的黄金防线。早在2002年世界杯中国队迎战巴西队时,李玮峰和杜威就已经并肩作战。踢了一会李玮峰就跑到场边,把长裤悄悄脱去,成为场上唯一一个穿运动短裤踢球的队员。“天气的确有点凉,但他就是喜欢穿短裤踢球,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熟悉李玮峰的人点评道。 “我来!给我的!”从此,申花的训练场上,我们就可以听到一个大嗓门了,有点陌生,又是那么熟悉。 作者:本报记者 杜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