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劳动与体育的文化辨证——为“亿万农民健身工程”而作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11:42 中国体育报

  2006年我国将重点实施“亿万农民健身工程”。这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行动,是一项深得人心的大好事。

  但有人对开展农村体育必要性提出质疑,其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农民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没有必要再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了。

  劳动真的能够代替体育的作用吗?显然不能。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无论是生产劳动,还是家务劳动,都不可能取代体育,恰恰相反,正是这些劳动的存在才创造了体育,开发了体育的价值,对体育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需求。

  劳动和体育虽然在外观上十分相近,都是肢体的活动,都是肌肉神经能量的自然消耗,都会激发体内生理、生化过程的变化,但它们之间具有本质的区别。

  首先,体育和劳动的目的大相径庭。劳动是为了解决人们的衣食住行,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它创造劳动价值;体育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和文化需求,改造自身自然属性的过程,它不仅产生健身的效果,而且还有健心、健群的价值。

  其次,体育与劳动所采用的方法手段极不一样。劳动时,人们必须服从于工具,而任何工具都可能强制性地要求劳动者长时间保持一种身体姿势或动作,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甚至可以造成形形色色的

职业病。进入现代社会后,正如著名哲学家弗罗姆所说:“人们发明的各种机器比活的东西更能投人所好,但很多人对机器的偏爱却是一个自我毁灭的信号”。体育则以各种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这些身体练习则具有运动性、健身性、娱乐性、文化性和可重复性等特征,它可以使人的身心能够得到更加全面、协调、完善的发展。

  第三,劳动与体育对人的身心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体力劳动在获得劳动成果的同时,产生了身心疲劳,这种日积月累的身心疲劳可以使免疫能力下降,疾病发生,寿命缩短,良好的睡眠和营养虽然可以延缓这一过程,但毕竟代替不了体育的作用。体育运动、娱乐休闲时的兴奋可以抑制或转移大强度体力劳动形成的局部兴奋,改善睡眠,体育活动后造成的轻度疲劳还可以改善身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加速体内有效的同化过程,是有利于健康的。

  第四,劳动与体育的性质有所区别。体育带有强烈的文化色彩,体育运动中的技术技能学习,运动竞赛、体育表演中的竞争协作意识的培养,体育社团活动中人际关系的建立等等,都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这些都是以追求物质成果为目的非文化劳动难以获得的。

  在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在一些发达地区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正在逐步取代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农民余暇时间正在延长,体力劳动的强度正在下降。随着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

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居民的营养水平也在迅速提升。流行性疾病报告警示我们,一些过去只发生在城市的“文明病”和“亚健康”状态也正在向农村蔓延,从医疗卫生角度也在提示我们注重开展农民体育的必要性。

  现代体育承担着改善人们劳动环境、劳动心理,提高劳动效率和劳动者素质的重要责任。体育虽然不能为社会直接创造经济价值,但劳动决不能代替体育的功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劳动是农民的权利,体育也是农民应该享受到的一种人生权利。当每一个劳动者能够充分地享受到体育的权利的时候,他们的劳动才更有价值、更有色彩,而当劳动为体育提供更加充足的物质财富和时间财富的时候,体育运动才有了真正走向社会,并得以迅速发展的历史依托。

  “亿万农民健身工程”正在实践着这一辨证的过程。我为它叫好!卢元镇(作者系华南师大体育系教授)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