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健康意识和体育健身意识的同步增长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11:18 中国体育报

  当社会的大多数人解决了温饱问题后,人们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对自身和家庭的健康问题上来,这是一条世界性的文明发展规律,在率先进入小康社会的一些中国城市也遭遇到同样的问题。据最近的调查表明,65%以上的北京居民、85%以上的广州居民已将健康价值观念放在各项价值观的首位,而20年前被人们所推崇的权力、冒险、追求卓越等被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和后移。

  那么,社会的健康意识是如何确立起来的呢?

  首先,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正面的动力。它不仅为社会、家庭与个人提供了良好的寻求健康的条件,也推动了“健康促进教育”的普及,还从多方面培养了人们良好的健康习惯。我们正在建设的全面小康社会,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概念,也包含了人们精神层面的内容,而无论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小康,都必须以人们的身心健康为基本前提。小康是一种健康幸福的社会,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我们追求的社会和谐,所达到的天人合一,人人安康的境界,也必定是以健康为第一位的。我们正在享受着的社会休闲,也是以闲适的心态追求身心健康为目标的。

  其次,社会健康意识的确立也有来自负面的压力,那就是永远伴随着我们人类的疾病。疾病曾经多次改变了人类的历史,也正在影响着人类的现实,更可以改变人们对健康的观念。人类的一部生活史就是与疾病斗争的历史,虽然我们已经征服了许多种曾让我们谈虎色变的疾病,但今天我们仍然不得不生活在各种疾病的阴影里,比如至今还没有退去的

禽流感所造成的恐慌。2003年不期而至的SARS曾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健康是不能忽视的,一旦放松警惕,我们遭到的报复与惩罚往往让我们付出几倍、几十倍的代价,而这一代价是要以鲜血和生命来换取的。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疾病谱、死亡谱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今,中国的健康安全问题正处在非文明病与文明病转换的历史关头,当我们腹背受敌时,对健康要尤为关心。

  有了健康的意识,还必须选择最佳的获取健康的手段。获取健康的手段多种多样,有保健、医疗、营养、卫生、防疫、环境保护、体育运动等多种途径,其中参加体育活动对于多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来说,无疑应该是第一选择。根据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提供的材料,体育人口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低于非体育人口7.1%,

职业病的发病率只有非体育人口的17%,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只有非体育人口的12%,吃药、看病、住院情况的发生率普遍低于非体育人口;他们对自己身体、精神疲劳程度以及对体力衰退的评价,均优于非体育人口。而且,他们的健康意识明显好于非体育人口,具有不良嗜好(吸烟、酗酒)的体育人口也明显少于非体育人口,体育人口在生活中有明显不依赖营养
保健品
的倾向。

  当然,体育健身也不是万能的、包治百病的。首先,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应该定时参加体检,有了疾病应该第一时间求得临床诊断,讳疾忌医是不可取的。体育运动对有些疾病并不具备免疫能力,如癌症,多数疾病必须依靠临床医学的治疗。

  然而,体育运动对患者医学手段后的康复是有益的,甚至是不可缺少的。不惟如此,体育活动还可以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具有创造性的行为,造就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因此,可以说体育健身活动不仅是解决身心健康问题、消除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最积极、最有效、最可靠的手段,而且它也是最方便、最廉价、最快乐的一种。卢元镇(作者系华南师大体育系教授)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