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通惠河漕运码头还原昔日繁荣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10:38 竞报

  本报记者陈琳报道 有700年历史的漕运庙会,春节期间将在高碑店地区仅存的通惠河漕运码头遗址重新恢复。1月22日至2月12日期间,庙会将重现京杭大运河漕运码头的民俗风情。与其他庙会不同的是,在漕运庙会上,不仅可以欣赏到传统的民俗表演,还将在漕运码头遗址举办祭祀庆典,正月十五还有漕运灯会。

  目前,郭守敬的雕塑正在紧锣密鼓制作中,20日前就能立上漕运码头遗址,分会场
的摊位也已搭建好。而漕运庙会的幡旗,因为担心被风吹坏,要过几天才开始张罗。

  神话传说讲述漕运庙会由来

  在北京的众多庙会中,高碑店漕运庙会地位特殊。“漕运庙会是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别于皇城文化的一种重要的民俗文化现象。”高碑店村委会宣传部刘新说。

  高碑店村外,还可以看到被村民们俗称为“老闸窝”的漕运码头遗址。而对于漕运庙会的由来,村里稍微上点年纪的老人都能给你讲上一段传说。

  “大概在元代的时候,当时忽必烈定都北京,需要把南边的粮食运到北京,只能走水运。”68岁的张大爷讲着从父辈们那里得知的传说,“从通州到东便门有5闸2坝,其中高碑店的漕运码头是由郭守敬设计并主持修建的,它沟通了我国南北漕运的大动脉,解决了南粮北调的问题。”

  “他是怎么修成漕运码头的呢?这其中还有个传说。”张大爷说,北京的地势是西高东低,要把粮食从东边运到西边,非常困难。郭守敬天天琢磨这个问题,可就是找不出解决办法。“村子里有个卖炸糕的人,是个结巴,他吆喝炸糕时是‘炸……炸糕’,郭守敬一听,嘿!对呀,一闸比一闸高,就这样,漕运码头诞生了,运粮问题也解决了。”

  “据说,这个卖炸糕的人是个神仙变的,他就是为了点化郭守敬。”张大爷旁边的另一位老人接过话说,他边说边指向“老闸窝”方向:“‘老闸窝’这儿是平津闸,船到这里就停了,把粮食从船上卸下来,从平津闸往东再用船只装运,这里也就形成了一个码头。漕运码头日益繁荣起来,每逢春节、端午节等重大节日,十里八乡的人都来漕运码头赶庙会。漕运庙会由此而来。”

  油画再现漕运码头繁荣

  清末,八国联军攻入京城,漕运庙会逐渐衰落直到绝迹。而通惠河也仅存高碑店一处漕运码头遗址。关于漕运庙会的盛况记者无处考证,却在高碑店村看到了两幅描述当时漕运码头繁荣的油画。

  据高碑店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这两幅油画是根据老辈们对传说的描述绘成的。油画上,展示了旧时高碑店漕运码头作为皇粮聚集地的繁荣昌盛景象。

  将是CBD内唯一一处村镇集市民俗庙会

  漕运庙会组委会介绍,恢复漕运庙会活动不是简单地照搬原有的民间庙会模式,也不是模仿京城其他庙会,而是创新出一种以传承运河文化为内涵的群众性民间庙会活动。

  恢复后的漕运庙会增加了历史、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新内容,寓教于乐,让人们在享受庙会带来的欢乐祥和气氛的同时,领悟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美德。

  由于高碑店村距国贸中心仅3公里,因此漕运庙会将是北京CBD核心区内唯一一处村镇集市民俗庙会。今后,漕运庙会将每年举办一次,最终将建成一个以运河文化和漕运风情为特色的旅游景点。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