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中国足球真尴尬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09:22 解放日报 | |||||||||
今天,包括上海申花在内的近10支球队在海口金鑫基地进行最后备战。明天,所有球员必须参加事关能否拿到“饭碗”的体能测试。在这个本该热闹的日子里,记者却看到了一副冷冷清清的场景。 遭遇寒流
记得在2003赛季,申花也是在这里进行集训,沪上几乎所有媒体,都是从头到尾跟踪采访。这一次,上海只有两家媒体跟随球队一同前来,很多记者却是姗姗来迟,仅报道明天的体能测试。今天下午,尽管只有十余名记者出现在训练场边,但一名武汉同行称,“这是记者人气最旺的一天”。 媒体少了,球迷更是近乎绝迹。球风细腻、帅哥多多的申花,两年前深受球迷厚爱,每次训练时场边等待签名和合影的女球迷不计其数。今天下午的申花队训练,只有两名球迷观看,这也是今天下午唯一有球迷观看的训练。 降至冰点 中国足球不景气,最直接的后果是球员身价的贬值,最大的打击是资本撤离足球市场。 前两年,俱乐部花大价钱引进球星几乎是一种潮流,去年郑智也是以千万身价加盟鲁能的,但这样的市场已不复存在。鲁能买下王亮和李雷雷后宣布收手,去年肯出800万元买李玮峰的申花,如今断然不肯开出同样的价码。 张玉宁,两年前上海申花在这里用1000万元迎娶,还在市区酒店举行了盛大的加盟仪式。如今这位被申花挂牌的酷哥,尽管身价缩水一半,照样无人问津。 同样是两年前加盟申花的杨光,如今面对自己400万元的挂牌价爱恨交加:“我觉得自己的实力能值400万元,但现在中国足球大环境这么差,谁还肯花400万元来买我?” 看不到收益希望的“资本家”纷纷撤离,让许多球队在苦苦支撑。深圳队训练的场上阵容是清一色的年轻队员,稍微值钱一些的队员都被甩卖了。 何时回暖 训练基地的冷暖,如同一个晴雨表,折射出中国足球的困顿和尴尬。 总体来看,中国足球的大幅贬值,是市场经济作用下商品价值的真实体现。中国足球跌入冰点,也是原本中国足球虚火盛行后的理性回归。 申花俱乐部总经理吴冀南表示,首先必须把市场做起来,中国足球才有恢复元气的基础。“现在的环境下,很多俱乐部都只求勉强维持,根本没条件谈发展。然而,投资商是要回报的,足球没人看,没收益,谁还愿意往里砸钱?”他说。 中国足球要结束寒冬,只有靠自己去找回人气,尊重球迷,建立口碑。那时候,中国足球距离春暖花开,才不会太远。 (海口1月11日电) 本报记者 陈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