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13:57 竞报 | |||||||||
为何发布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应急能力 编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对于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总体预案开宗明义,编制目的是“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
分类分级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按4类分4级 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4类;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成4级,特别重大的是Ⅰ级,重大的是Ⅱ级,较大的是Ⅲ级,一般的是Ⅳ级。 预测预警“红、橙、黄、蓝”由重到轻共4级 “防患于未然”是总体预案的一个基本要求。在总体预案中,“预测和预警”被明确规定为一项重要内容。总体预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把预警级别分为4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红色预警:Ⅰ级(特别严重); 橙色预警:Ⅱ级(严重); 黄色预警:Ⅲ级(较重); 蓝色预警:Ⅳ级(一般)。 预警信息发布具体明确 预警信息的主要内容应该具体、明确,要向公众讲清楚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为了使更多的人“接收”到,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要视具体情形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责任归属从总体到单位分6层明确责任 总体预案按照不同的责任主体,把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设计为6个层次。 1.总体预案:是管总的,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适用于跨省级行政区域,或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或者需要由国务院负责处置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2.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由主管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3.部门应急预案由制定部门负责实施; 4.地方应急预案指的是省市(地)、县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应急预案,明确各地政府是处置发生在当地突发公共事件的责任主体; 5.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则确立了企事业单位是其内部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责任主体; 6.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也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备案。 以人为本 确定6大工作原则 总体预案确定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6大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4.以法规范,加强管理; 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这体现了现代行政理念对人民政府“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根本要求。 责任追究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给予行政或刑事处分 对于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总体预案明确规定:要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根据总体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有惩就有奖,如果应急管理工作做得好,就会受到褒奖。 总体预案规定,“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后勤保障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及时医治 灾区群众确保五有 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尤其是自然灾害,人民群众的生活必然会受到影响。总体预案强调,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要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要让灾区群众切实享有这些保障,相关措施必须跟上,比如:卫生部门要组建医疗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药品、器械等卫生和医疗设备;应急交通工具要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 供稿/新华社 突发公共事件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 国务院是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总体预案明确,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家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必要时,派出国务院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设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 同时,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这样就形成了“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体系。 Ⅰ级Ⅱ级突发公共事件4小时内报告国务院 总体预案对信息报告的第一要求就是:快。 为了做到“快”,总体预案强调,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4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在报告的同时,事发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必须做到“双管齐下”,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对于在境外发生的涉及中国公民和机构的突发事件,总体预案要求,我驻外使领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应急救援。 突发公共事件须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 总体预案要求,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要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政策规定可以公布的,要在第一时间内向社会公布。保证在整个事件处置过程中,始终有权威、准确、正面的舆论引导公众。 供稿/新华社 相关新闻 “北京预案”有了总纲 2004年12月14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把主要突发公共事件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13分类34种。 与《总体预案》一样,“北京预案”也将突发公共事件划分为四类。与之相对应,据突发公共事件即将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划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四个预警级别,并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来表示。 应急案例 备战“麦莎”真实的演习 “我个人觉得能在短时间内动员数十万人进入灾害天气的预防状态,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通过这次预演,北京应对灾害性天气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去年8月,当北京平静“送走”台风“麦莎”后,北京市气象台台长郭虎说道。 2005年,一进入8月,北京市气象台就将目光锁定在台风“麦莎”身上。8月6日上午,北京市气象台正式向北京市政府提交了关于“麦莎”来袭以及带来暴雨等重要天气状况的报告。于是,每隔一个小时,北京市气象台台长郭虎就将最新的预报信息分别传给市政府、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北京应急指挥中心。 8月8日下午,郭虎亲自到市政府汇报关于“麦莎”来京的相关情况,市领导迅速布置工作任务。在市领导和应急中心的指挥下北京市交管局连夜召开紧急会议,部署了防汛道路交通保障方案:北京市水务局、市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调整成立72个防汛指挥部,共制定156个专项应急预案;17座病险水库被腾空准备迎汛,4万群众被转移避险……市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发布汛情通报,全市共有92600人坚守岗位,随时应对汛情。 8月9日,等待中的人们只看到了一场小雨,气象台始终也没有发布红色预警。有人戏称:“‘麦莎’看到北京准备得这么充分,掉头跑了。” 尽管北京市民和北京专家被“麦莎”忽悠了,但北京市政府各部门通力合作,有条不紊地处理危机给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很多市民都把这次没有发生的突发事件称之为一次“真实的演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