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以宽容心接纳“偏才少年”丁俊晖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08:00 东方网-文汇报 | |||||||||
叶志明 新年伊始,被誉为“神奇小子”的台球选手丁俊晖踏上了西去英伦的征途。世界台球锦标赛资格赛是“中国丁”2006年赛程的第一个台阶,国人期待他在这个世界顶级的赛会中再创奇迹。
丁俊晖是台球“天才”,也是一个“偏才”。为了打台球,他早早地放弃了正常的学校教育。这种惊世骇俗的做法让我们想到了被高校拒之门外的少年作家韩寒,想到了其他曾经遭遇巨大质疑的“偏才少年”。 今天,丁俊晖的成功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我们固有的体育人才培养输送的观念。我国现行的体育人才培养体制,几乎完全依靠国家和各地的体育行政资源,就是像姚明、邓亚萍等极具天赋的选手,在父母早期的启蒙之后,同样也被纳入了现行体制的轨道之中。当然,这样的体制并不是包罗万象的。如果说,我们大多数的奥运明星是举国体制的产物,那么,丁俊晖则是绝对个人主义单打独斗的孤胆英雄。 按照比较传统的观念,丁俊晖为了成就台球方面的事业,放弃了正常的学业,这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不可轻易仿效。一则,从法律的角度而言,放弃9年义务教育违背了国家的基本大法。二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接受基本的义务教育是百年树人的根本,任何青少年时期的体育训练,面对的是成功和失败的两种可能;成材因素很多,绝非一厢情愿,采取孤注一掷背水一战的培养手段,确实应该慎之又慎。 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是,在当今这个开放的、多元的社会里,我们如何创造一个更为和谐宽松的环境,关怀这些“偏才少年”,为他们体育成才助一臂之力。 关怀“偏才少年”,重要的是以宽容心接纳他们。丁俊晖当初走上台球之路,确实遇到了不少白眼与非议,指“不务正业”的有之,责“走歪门邪道”的亦有之。房龙在他著名的《宽容》一书中说,现代的不宽容可以分为三种,出于懒惰的不宽容,出于无知的不宽容和出于自私自利的不宽容,而第一种不宽容也许最普遍。懒惰,实际上就是一种惯性,一种习惯了的不愿改变的观念。体育运动员是不错的人才,人们以宽容的心态开始接受这种观念,接受者正呈上升势头。然而,习惯力量造成的不宽容是根深蒂固的。就是刘翔,当初选择田径业余训练,全家几乎一致反对,只有刘翔的爸爸一人执著地坚持;如今,刘翔硕博连读,又遭到了更大范围的反对声。给“偏才少年”更灵活的受教育的机会,值得教育界人士进一步探讨。 丁俊晖的成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社会效应。据悉,在丁俊晖之后,有不少家长为培养自己的孩子,决意克隆丁俊晖之路。而在丁俊晖之前,那个足球红火的日子里,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砸锅卖铁变卖家产受骗上当,送孩子去足球学校、去国外“留学”的也是大有人在。诚然,“偏才少年”终究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游离于社会的关爱之外自生自灭,有的浅尝辄止,有的半途而废,有的功亏一篑,风险大收益小,成才率极低。关怀众多的“偏才少年”,关键还是要在体育市场的领域给予更多容纳的空间。奥运明星是举国体制的宠儿,而丁俊晖们倚重的更多的是体育市场的力量。因此,规范体育市场,做大做强体育市场,可以让体育成为好的职业,让从事体育的人有好的前程,让投资体育的家长有好的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