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中国女排调整之年调了什么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09:00 天津日报 | |||||||||
2005年是调整年,奥运夺冠的中国女排也下决心变变脸,选了一大批 20岁上下的生力军入队,还给了她们两个主力位置。一年下来,中国女排的成熟阵容几乎就是奥运原班人马,只有“新人”楚金玲替代了半隐退的王丽娜。往前翻历史,当初却是王丽娜从楚金玲手里接过主力位置的。 调整之年反反复复最终整出一个老阵容,不是中国排坛无新人可用,而是以前调整
国家队的任务是选一批状态、能力最好的球员代表中国比赛。让贤让贤,小将“贤”才值得让,否则很可能发生小将没成材,老将也荒废了的不幸。当然如果新人老将水平伯仲之间,绝对应该让新人积累经验。所幸,几经斟酌后,陈忠和给了李娟机会,也为中生代打开了半扇门。再加上已经回归国家队的宋妮娜和明年可能回归的李珊,调整年中国女排调整的不是人员,而是选人思路。 不少人对陈忠和战术思路颇有微辞。当他一再为找不到周苏红的合格替补苦恼时,多少人都觉得不是没人才,而是老陈选材不量体裁衣反倒削足适履,如果接应换个类型,天地宽啊。陈忠和这次不变思路倒是有理,每支队伍风格不同,周苏红式的现在最适合这支中国女排,换个类型牵一发而动全身,况且中国的强力接应还真没有世界水准的,呼声最高的白云都通不过天津女排的考验,更遑论世界赛场。 调整思路是教练的事,队员们本该调整的身体却因为十运会而更加疲劳,不过她们最应该调整的是心态。作为奥运冠军天天被当成靶子的滋味是不好受的,何况又没有会当凌绝顶的实力。 2005年几个大赛,一次冠军也没有, 2: 0领先却被逆转倒成了常事。关键时刻总是太保守,豁不出去,二传、攻手都难辞其咎,奥运夺冠后已经听不到“队员们达到忘我的境界”这样的表扬了。 站在峰顶二次创业是巨大的考验,动力、目标何在?世锦赛、北京奥运会的金牌都是刺激的挑战,调整年大赛无冠刺激更强烈!调整年的平平表现如果能让中国女排明白怎么戴着奥运桂冠与敌人刺刀见红地血拼就太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