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转会寒潮与严冬同来 大牌抢手二线球员找下家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10:32 城市快报 | |||||||||
时近年关,忙碌的人又开始多了起来,忙的不是备年货,忙的是为下赛季张罗。中国足球转会申请期昨天18时截止,对于所有被挂牌的球员来说,上榜不意味着复兴,甚至可能是下岗的先兆。转会市场的寒潮,与严冬同来。 大牌逃窜,没有非卖品
一年前尚是联赛冠军的深圳队成了这次转会窗口开放后最大的卖方市场。 李玮峰、李蕾蕾这两位国足核心人物必走无疑,李明、周挺也已上榜,加之被辽足招回的张永海和很可能回归上海的忻峰,朱广沪时代最引以为傲的深圳防线居然可能一个不剩……在不可能寻找到如此之多的同等替代品前,没有一家俱乐部敢于进行那么彻底的清仓甩卖,除非它的财政状况已经恶化到崩盘的险境———这就是深圳俱乐部的现状,虽然它号称刚刚找到了新的投资者,但急于套现的举动已将新老板的心情和底细透露得很清楚。心凉的李毅也会走,只要能找到下家,没有谁会是“非卖品”。 谁还会对这样的俱乐部抱有信心?昙花一现的深圳队又将回到那个全年为保级而战的黑暗时代中去,但与七八年前有本质区别的是,当年的深圳是有钱不会花。深圳并不孤独,他们的同伴中有朝不保夕的辽宁、越活越低调的青岛、被迫西迁的国际……俱乐部要生存下去,就不得不抛弃大牌包袱。在资本危机席卷中国足坛的今天,大牌们的逃窜看起来还会继续下去。 面临危机,多数人下岗 同样可以预言的一点是,数百位被挂牌球员中,至少将有四分之三的人将面临无人接收的下岗危机。过去几年来,这已经成了一个定律。 山东鲁能和上海申花是中超俱乐部中仅有的既有钱又有野心的队伍,他们成了大牌们最理想的归宿。有了东家的实力保证,鲁能、申花走出去的球员也相对境遇好些,至少俱乐部不会在转会费上过于计较,找到生路多了一点保证。但这两家梯队建设成型的俱乐部在意的只有真正的大腕,有幸被他们看上的球员只是凤毛麟角。转会市场不景气的真正原因在于,鲁能、申花这样的买家为转会投下的巨资却无法在中国形成“切尔西效应”。那些窘迫的卖方们根本不会把转会收入投入再生产,这些钱被用来还债付薪,或者干脆不知去向。看看最典型的辽足,这几年来他们卖出的球员身价总和数千万元,至今却还欠税600万元,转会资金流在他们这样的俱乐部身上彻底终止。 加入“只卖不买”行列的俱乐部一天比一天多,绝大多数球员的未来只有等待下岗,或者一份被扣去一个零的合同,他们没有选择权。记者申炜/城市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