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太阳女社会角色全解析 孙雯感叹人生经历不过如此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11:30 城市快报

  作为《新民晚报》的签约记者,一身酷装的孙雯出现在十运会足球比赛的看台上。

  SUN档案

  出生年月:1973年4月6日学历:复旦国际政治系在读踢球经历:1990年加入上海女足1990年入选中国女足2001年加盟美国亚特兰大BEAT女子足球俱乐部2003年宣布退役2005年
重新回归中国女足所获荣誉:1999年女足世界杯亚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1994、1998年亚运会冠军1991、1993、1995、1997、1999年亚洲杯冠军1999年世界杯最佳球员、最佳射手(金球奖、金靴奖)2000年世界足球小姐

  2003年正式宣布退役后,孙雯的出镜率开始逐渐降低,但是随着孙雯的复出,“太阳女”再次在2005年年末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尽管重新归来的孙雯一再强调“现在的孙雯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孙雯了,别再指望孙雯创造什么奇迹”,但无论在训练还是在生活中,她还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了女足重生的信心和希望。借着这次采访女足广州集训的机会,记者不断地和孙雯坐到一起,从儿时到生活再到情感,共同回忆她过往的种种经历,一个全新的孙雯在记者眼前逐渐清晰起来。

  队员孙雯

  离开足球场我没有一点失落感,对足球可能还会有一些留恋,有时候也想去场上踢两脚,但那只是对足球最纯粹、最原始的向往。现在回到这个奋战多年的足球场,完全是责任对我的驱使。

  孙雯1973年4月6日生于上海,她从小在运动方面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儿时的孙雯十分顽皮,总爱和邻居的男孩子一起玩,无论什么体育运动都是一学就会。孙雯在羽毛球项目上也很有天赋,小学时曾参加过上海南市区体校的羽毛球集训,如果不是改踢足球,她在羽毛球方面可能也会成绩显著。孙雯走上足球之路是偶然的,她上小学六年级时,上海南市区举办了一次小学生足球赛,孙雯所在的清流街小学临时组建了一支女子足球队参加比赛,而担任班级体育委员的孙雯踊跃报名。在与一支训练有素的球队比赛时,主动担任前锋的孙雯踢进了5个球,在当时的南市区引起不小的轰动。小学毕业后,聪明好动的孙雯以285分(数学、英语各100分、语文85分)考入上海市重点中学大同中学,然而已经迷上足球的孙雯很干脆地告诉父母:“我想踢球!”在父亲的理解与帮助下,孙雯进了市少年体校,过起了集体生活。

  在1990年的全国女足联赛中,孙雯被当时的国家队主教练商瑞华招入国家集训队,开始走上球星之路。由于种种原因,女足不像男足那样受重视,经费有时保证不了,但孙雯从没有计较过,只要让她踢球,再苦再累也心甘。1991年,第一届世界女足锦标赛在广东举行,年仅18岁的孙雯披上9号战袍,作为主力表现非常抢眼。当时到现场看球的霍英东先生对她赞不绝口,中国球迷从此知道女足有一位优秀的9号队员———孙雯。

  每个女孩子踢球的最初动机就是喜欢这项运动带来的乐趣,但当它变成了自己的事业和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没有假期、没有自己的时间,这种对足球最初的热爱就会慢慢地变成一种责任。“女足姑娘们的责任心很强,因为她们要为女足事业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想去国家队,想去奥运会,想去世界杯,都是这种动力所驱使的。”孙雯这样表示。

  “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已经很少踢球了,几乎没有。”这句话从嘴里冒出来的时候,孙雯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这是很正常的。”看着记者疑惑的目光,孙雯淡淡地说,“我经历过太多的辉煌,也经历过难忘的失败,但想想人生的经历也不过如此。”拥有18年足球生涯的孙雯并没有流露出太多失落,也许是缺乏太多应有的动力,在她来看,足球已经超越了运动的本质。

  学生孙雯

  你知道吗,当我走进校园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就像赢球一般,我心里一直有个情结———当年我进上海体工大队时曾经很失落,不是因为那里不好,而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将从此不能读书了。

  2002年,孙雯正式成为上海复旦大学的一名在校生,就读于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她所学的专业是国际关系,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是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大好机会。在谈到学习进度时,孙雯略带夸张地说:“因为我个人原因,在校期间耽误的功课太多,现在还在恶补大一没有完成的学业,每礼拜从周一到周五,课程都把时间填得满满当当的,而且我的社会活动太多,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有些分心。在学校完不成的功课,只能转移到家里,每天复习到十一二点是家常便饭。想想学习能够充实自己,辛苦一点也就无所谓了。”

  两年来的大学生活,孙雯完全处于走读的状态,与班里同学相处的时间也仅仅局限于课堂的交流。“这与真正的校园生活确实有很大差异。”孙雯有些无奈地说,“作为一名退役的运动员,准确地找到学生定位真的很难。我的经历决定了我与他们的不同,因为今天的校园生活并不能给我太多安静的空间,当时有人对我说,在国内读不好书。我不太相信,但现在我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记得我第一天上课的时候,就有很多记者来采访,一次简单的入学搞得像作秀一样,就算你不想充当这个角色,但作为一个名人,你不得不去适应与普通人不同的生活。”

  在复旦念书,能否按时上课、能否保证学时已经不是摆在孙雯面前的最大难题。孙雯告诉记者:“复旦大学并没有要求我按时上课,学校领导也跟我表示,能来上课就来,如果国家队有任务,学校自然会以国家利益为重,决不为难我。”对于学校的理解,孙雯十分感激。她同时表示,只要有可能,哪怕把书带到国家队,她也会抓紧时间自学。

  记者孙雯

  所谓成功,每个人看待的角度不同、目标不同,那么衡量的标准也就不同。如果一定要我说什么样才算成功记者,我觉得只要报道中有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能用别人未曾发现的眼光去观察一件事,对我来说就是成功。

  其实孙雯平时不太看体育新闻,特别不看足球新闻,因为怕看到关于自己的消息。“这种心情很矛盾,如果看到记者写你好,就会感觉轻飘飘的,如果看到记者写你不好,又会感觉很失落。所以我干脆不看,我更喜欢看时政新闻。”《新民晚报》很早就给孙雯提供了做记者这个平台,本来就要去签约的,后来他们考虑到孙雯还在读书,所以推迟了签约时间。这几天回国家队训练,孙雯感觉挺累的,不过还是准备动笔写写稿子。“因为这是我的优势,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每个人生来就是不同的,这些优势是我用伤痛和汗水换来的,我会好好利用。”

  的确,孙雯的运动生涯给她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她把这种优势看得很淡。她不会很张扬,也不会刻意去回避,因为这是她的资本,是她发展自己事业的基石。其实在孙雯眼里,做记者很辛苦,“所以一定要勤奋,不能偷懒。报道要客观、公正,要从人性角度看待每件事。”有可能是因为孙雯自己做过运动员,更能理解运动员的心理,所以当上记者的孙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希望媒体能多留一些空间给运动员,对他们更宽容些。”

  留洋孙雯

  我找到了一套新公寓,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住。每天训练后,我都是精疲力尽,但当我躺在沙发上,疲劳顿时烟消云散,一切都棒极了。

  “美国大联盟”的生活是孙雯最喜欢的一段日子,有自由,有足球;回归女足前的那段生活虽然比较安静,但没有足球,她总觉得像缺了点什么似的。

  在美国两年的踢球经历,让孙雯感觉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有许多自由的时间去考虑一些问题。孙雯说:“那感觉是一种单纯的快乐,不用去想国内的比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时间,也不像从前在国家队集训,比较压抑而且有所顾忌。后来,王丽萍到了美国,跟我住在一起,我们经常有一些交心的谈话,在国家队很少有这样的机会。”

  同样,在美国,生活上的所有事情也都要自己打理,这样带来的附属效应,就是孙雯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位“大厨”。以前习惯了在家里享受爸爸做的饭菜的孙雯,在美国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孙雯说自己最拿手的就是番茄炒鸡蛋,第一年到美国时这个菜做得最多。第二年,跟王丽萍住到一起之后,就又开始尝试开发新菜品。当然经验丰富的孙雯肯定是主厨,王丽萍只能打打下手。孙雯还记得头次下厨的体验———做了一碗卷心菜蘑菇面汤。“不好,简直糟透了。”但不管如何这也算是处女作啊,为了以示纪念,她还拍照“存档”。

  在美国期间,孙雯一直努力学习英语,自从到亚特兰大撞击队后,她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刚到美国时,为了叫自己喜欢的比萨外卖,孙雯曾写下一张便条:Iliketosgroupspepperoni(我想订份意大利腊味香肠)……“现在想想就好笑,但我后来进步很快,因为队友们老在一刻不停地说,我也就一刻不停地听。再后来和老外们对话,我可以一半靠猜,百分之二十五能懂,另外百分之二十五还听不懂。”

  孙雯还是亚特兰大华人社区的宠儿,主帅斯通说:“几乎每晚她都有聚会,她是华人的英雄。”在孙雯为她的第一次做饭采购时,她在华人超市被团团围住。“他们变得几近疯狂。”斯通说,“他们冲向她,触摸她,索要签名,甚至有人热泪盈眶。对她来说,那是一次非凡的体验。”

  女人孙雯

  我也有自己的困惑,对我来说,无论是学生还是记者都不是最终目标。人生需要经过很多阶段,对于我的未来,仍然处在未知状态。

  在孙雯的眼里,曾经的运动员生活更像是一个坚固的堡垒,每天进行着枯燥、疲劳、周而复始的“白天训练,晚上治疗”的程序,但她对这种生活仍然充满留恋之情。“每个运动员的运动生命总会有终结的一天,当你要离开自己曾经为之奋斗的运动场时,突然觉得以前的生活刹车了,随之产生的惯性,使你在一个时间段里产生出不安定的状态。突然之间不知道怎么样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觉得什么都想做,就是静不下来。就像刚进入校园生活的我,与从前做运动员的这种心理的反差其实很大。每一个退役的运动员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可以很快地适应这个社会,重新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当然,也许像我这样著名的运动员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名气和资源来尽快进入社会,但对于大多数普通的运动员来说呢?他们要重新展开自己的人生真的很难。”正如孙雯所说,生活中的困惑,真是每个人都逃脱不掉的。

  而面对33岁的孙雯来说已是而立之年,是去国际足联还是去奥委会?那些曾经的目标与正在发生的目标对于孙雯来讲依然不可确定。“世界上那么多的国际组织,包括非官方的组织,我想任何一个都有可能出现我的身影。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还准备效仿美国队的米娅·哈姆开一个慈善基金会。想来想去,自己要干的事还真是很多,但这两年的我其实还是处在一段重新调整的时期,同时再寻找新的方向。”

  至于孙雯的感情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算是未知孙雯的重要组成部分。谈到这一点,孙雯的话语突然变得吝啬起来,“作为一个女人,我当然渴望着一份属于自己的感情,而且,相夫教子是我的愿望,但你也看到了,现在一个人就这么忙,哪里抽得开时间,两个人最重要的就是沟通,没有时间哪有沟通啊?所以说一切属于未知:目标未定,婚期未定。孙雯希望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应该是一个大度、有学识、成熟而带点

幽默感的男人。对于友情,孙雯相信“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古训,她最好的朋友有小学同学、体校时的队友和国家队的队友。

  女儿孙雯

  我从小做事就动作快,作业在学校就能基本完成,其他时间都在玩,尤其是和男同学去踢球。自从我踢上了球,妈妈也开始和爸爸一起看足球,尤其是女足,只要转播,每场必看,现在已经能看懂了。

  在中国女子足球队里,孙雯是出了名的才女,她不但字写得好,文章写得漂亮,而且还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和母亲汪秋英从不放松她的文化学习分不开。

  作为孙雯的母亲,汪秋英毫不掩饰地说:“从前我并不喜欢足球,更看不懂,但孙雯从小喜欢运动,喜欢踢球,我们尊重孩子的选择。”据孙雯回忆,当时初中毕业的时候,同时收到了市重点大同中学和市少体校的两张录取通知书,尽管汪秋英希望女儿走读书之路,但还是在给女儿分析了练足球辛苦、成才率低的弊端之后,让她自己选择。最后,孙雯进了体校。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因为有兴趣才有动力,才可能成功。“妈妈小时候总是这样对我说。我从小做事就动作快,作业在学校就能基本完成,其他时间都在玩,尤其是和男同学去踢球。”小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有的想当医生,有的想当科学家,只有孙雯想当运动员。“自从我踢上了球,妈妈也开始和爸爸一起看足球,尤其是女足,只要转播,每场必看,现在已经能看懂了。”

  妈妈对孙雯和姐姐要求非常严格,而且总是笑着说:“孩子犯了错误,都是我唱红脸,她爸唱白脸,这样既能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又能让她体会到家的温暖。”孙雯在体校的时候,家里每个星期给她5元零用钱。一次,孙雯回来说零用钱不够用,妈妈没有立即给她,而是问她钱都花到哪去了。“其实我是由于训练太累,一睡睡过头,误了晚自习,因此被老师罚款3元。第二天,妈妈就让爸爸到学校向老师询问情况,果然如此。回来后,她立即补给了我3元零用钱。”

  作为小学老师的妈妈,十分重视培养孙雯和姐姐的学习习惯,教育她们上课要专心听讲,自觉完成家庭作业。小学的时候,妈妈要求孙雯和姐姐外语、数学都要拿100分,丢分之处要总结教训。“后来我选择进体校,她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不能放松文化学习,成绩一定要排在全队的前三名。再后来我成了中国女足队员,常常到国外参加比赛,妈妈看到国外的许多球员都是大学生,仍然不忘以此来激励我。”

  对于孙雯,一切同样都是非凡的。她希望学习运动管理,希望画油画(这灵感来源于她在波士顿参观的梵高画展)。“我确实还没想好。”孙雯说,“我希望尝试每件事,比如……这么多的选择,这么多愿望,我只担心我没有足够的时间。”

  

北京奥运会已经不远了,大家不禁想到了曾经代表国家队数次出征世界杯与奥运会的孙雯,她曾是复旦的学生,曾是
世界足球
小姐,现在又再次披上国家队战衣。

  ①重回女足,孙雯在训练之余会上网看看新闻,了解世界大事。②本报记者和孙雯在她的房间合影留念。③除了生活必备品,孙雯在随国家队集训时总是会带上书或杂志。

  本版撰文特派记者王津/发自广州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58,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