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发改委调整天然气价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2月27日14:30 竞报

  

发改委调整天然气价

  新华社电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测算,提高天然气出厂价格后,每户用气居民月支出增加3元左右。

  记者26日从发改委了解到,这是按城市燃气用气最大提价幅度每千立方米提150元,
居民每户月均用气量20立方米测算出来的。

  按化肥生产用气最大提价幅度每千立方米提100元,生产每吨尿素耗气800立方米至900立方米测算,气制尿素成本每吨增加80元至90元。发改委认为,目前气制尿素企业在各类尿素企业中效益是最好的,是可以承受的。

  考虑到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承受能力相对较低,发改委负责人说,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充分考虑了这些地区的特殊情况,采取小步走的方式,并适当延缓了改革到位的时限。

  发改委将一档天然气出厂价调整至二档气价的时间由一般情况下3年延长至5年,同时为避免执行统一调价后对现有低价气用户影响过大,近期调整天然气出厂价时从低安排了调价幅度,要求这些地区天然气实际提价幅度不超过每千立方米50元。

  背景

  天然气出厂价格涨了

  新华社电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从26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适当提高天然气出厂价格。各油气田供工业和城市燃气用天然气出厂价格每千立方米提高50元至150元,化肥生产用天然气提高50元至100元。

  发改委日前发出通知,决定改革天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

  近期改革天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的目标是:进一步规范价格管理;逐步提高价格水平,理顺与可替代能源的价格关系;建立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和动态调整的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简化价格分类,规范价格管理。将目前各种天然气出厂价格归并为两档价格,川渝气田、长庆油田、青海油田、新疆各油田的全部天然气及大港、辽河、中原等油田计划内天然气执行一档气价格。除此以外的其他天然气执行二档价格。

  ———坚持市场取向,改变价格形式。将天然气出厂价格由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并存,统一改为实行政府指导价,供需双方可以以国家规定的出厂基准价为基础,在规定的浮动幅度内协商确定具体价格。

  ———理顺比价关系,建立挂钩机制。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根据原油等可替代能源价格变化情况每年调整一次,相邻年度的调整幅度最大不超过8%。

  ———逐步提高价格,实现价格并轨。将目前自销气出厂基准价格每千立方米980元作为二档气出厂基准价,在3至5年内将一档气出厂基准价逐步调整到二档气出厂基准价水平。

  发改委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价格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情况,依照法定程序,考虑天然气购进成本增加情况,兼顾用户承受能力,合理安排天然气销售价格,并采取相关措施,切实做好低收入困难群体的补贴工作。

  观察

  天然气价格改革滞后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国家加快了能源价格改革的步伐,煤炭价格基本实现了由市场竞争形成,

石油价格建立了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机制,电力价格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与此相比,天然气价格改革步伐明显滞后。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天然气需求的增加,现行天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已不能适应天然气工业发展的需要,改革天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势在必行。

  这位负责人指出,改革天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是理顺能源价格、健全价格体系的必然要求。天然气计划内外价格差距较大,由于用气企业计划内气量和自销气量占总用气量比例不同,用气企业实际承担的天然气到厂成本差异也较大,使下游企业处于不公平的竞争起点。另一方面,价格“双轨制”也增加了政府价格监管的难度,天然气生产供应企业随意调整供气计划的现象时有发生。

  文/新华社记者刘铮

  长期低价不利于节约

  我国天然气价格自1997年以来一直未进行大的调整,而近几年石油、液化气、煤炭等能源价格均呈上涨势头,天然气出厂价格(包括自销气出厂价格)明显低于其他可替代能源价格。

  “现行天然气出厂价格偏低。”这位负责人明确指出。按热值当量测算,目前天然气价格仅为

原油价格的30%左右,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天然气与原油比价通常在0.84至1.21之间。

  我国天然气资源相对匮乏,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发改委负责人认为,长期偏低的气价,不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不利于促进天然气资源节约和提高天然气利用效率,不利于

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

  据中石油预测,2005年至2010年,国内天然气商品量年均增长率为17%,而同期天然气需求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6%左右。这位负责人认为,改革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适当提高天然气价格,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价格关系,有利于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引导投资需求。否则,天然气消费行业一旦形成过剩产能,会给国家带来更大的损失。

  文/新华社记者刘铮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