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综合体育> 其他> 正文 

体育课安全保险进学校 安全与健身鱼和熊掌要兼得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10:45 中国体育报

  ■因噎废食体育课打折扣

  广州某专业体育院校有5000多名学生。每天前来门诊挂号的学生有200人次以上,其中60%以上都以运动损伤的为主,即体育锻炼造成的新伤与旧伤前来医治的就有120人次以上。

  “儿子喜欢打篮球,在一次上体育课脚受伤后,现在他每次上体育课,我都叮嘱他要健身更要注意安全。”广州的学生家长王先生说。

  王先生说,儿子脚受伤是因为上体育课时准备活动不当而引起的——“准备运动时,老师离开了场地,孩子自觉性差,没做热身就急着去玩,跳起落地时扭到脚了。”

  在一项关于中小学生安全问题的调查中显示,家长最担心孩子受到伤害的地方依次为:学校占51.44%,公共场所占36.32%,自然环境占12.24%。从这项调查中不难看出,家长认为学校存在安全隐患,这其中上体育课不安全又占了很大的因素。由于对安全的重视,很多家长出于儿女的保护而出现对体育课的负面认识。

  一位初三女生的家长说:“上体育课就让女儿请假,这样她就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平时我们最多就带她出去跑跑步,但主要是买补品给她吃。”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广东,有些家长怕儿女受伤,除了买补品外,还会带儿女到一些健身俱乐部活动或大众体育场馆锻炼。

  在独生子女为主的当今学校,对学生体育课安全日益重视,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为了安全而“因噎废食”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教师为了学生在体育课上不出意外,采取了消极的教学方法,高难项目减掉了,易出事故的项目不要了,一些学校的体育器械干脆拆卸下来,刀枪入库。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增强学生体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教育,如何更好地保障学生安全,如何不因噎废食,因易出安全问题而让体育课打折扣,成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

  ■体育课安全保险进学校

  著名学校体育专家饶纪乐教授认为:“这需要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让学生得到真正安全有力地锻炼”他说,国家有可能推行新型的体育课程,尽可能保证学生锻炼的良好环境。

  饶纪乐教授说,对于在体育课出现的学生受伤事故,究竟由学校负责还是由家长负责,目前法律上还没有进行界定。目前,在需建立相关法律来维护学生体育课安全的权益的同时,家长的观念还需改进。

  广州市天河区某中学姓张的体育老师说:“前段时间班际篮球赛上,有个女生手腕骨折了,立刻送往附近的

医院治疗,最后的医疗费用是由学校、家长和保险公司出的。因为学生在开学时就交了保险。后来,学生家长满意学校对孩子的照顾与负责。”

  专家们认为,其实,体育课的大多数伤病都是可以预防的。在教学中,要讲究科学锻炼,在进行相应身体生理知识的教育后,对不同教学内容易发安全情况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针对性的防范。

  如跳的练习中下肢的肌肉群和膝、踝关节容易损伤,投掷练习中腰部、肩部及手指手腕易受损等,那么,就得根据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

  又如铅球练习要防止意外砸脚或脱手砸到周围的同学,这都要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在教学方法、上课内容、组织管理设计方面要科学合理,技术动作难易程度得当,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应及时纠正。

  体育场地设施隐患,是学生体育课易受伤的第二个因素。记者到了广州的几个中小学,发现这些学校的体育锻炼空间越来越小,设施也不完善。学校的空地越来越多被占用建教学楼、多媒体功能厅等,一些不标准的篮球架、双杠等也是年久失修。有些郊区学校甚至连大型操场都没有,举办校运会都要到附近的高校租场地。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进行体育锻炼,受伤的危险系数增大。

  学校如果不按照安全标准,对所有体育场地、器械进行彻底的摸底、检查,尤其是对大件体育器械,如篮球板、篮球架、跳箱、山羊、单双杠等做重点检查,都会成为学生体育课伤病的重要原因。

  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是第三个体育课受伤的重要因素。在中小学里,普遍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但安全相关的生理心理知识、社会知识、生活经验及医学常识却相对缺乏。中小学体育课上,很少有这些实用的训练,以至于意外发生时,学生往往手足无措,连简单的包扎伤口都不会,甚至因不懂简单常识而酿成大错。可见,安全教育、培养自救能力应成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健身、安全,鱼和熊掌能兼得吗?饶纪乐教授说:“体育课有时受伤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学生们就可以享受到健身与安全的双重乐趣。”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