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深圳商报:丁俊晖的野路子 无法克隆所以珍贵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02:49 深圳商报

  丁俊晖英伦称王之际,林丹刚刚在世界杯羽毛球赛上夺得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一时间,两个少年才俊相映成趣。然而和林丹不同,丁俊晖不是中国体育“金牌生产线”上的产物。如果说在夺取金牌后照例要感谢什么人的话,丁俊晖最要感谢的,是当初把他从书桌拉向球台的父亲。

  从某种角度讲,丁俊晖是个异类,因为他游离于中国体育人才的培养体系之外。没
有百里挑一的选材过程;没有从业余体校到专业队、从地方队到国家队的输送过程;没有专属的教练组甚至陪练;没有国家经费支撑的参赛计划。他只是和父亲一起,在一掷千金地与命运豪赌——要么,成为不学无术的三流台球选手;要么,成为术业有专攻的台球奇人。这种剑走偏锋、歪打正着的成功模式,太“韦小宝”了,也太不符合中国人传统的成才观念了。

  当然,这不是丁俊晖可以选择的。斯诺克不是奥运项目,更不是中国的热门项目,到目前为止,国内都没有一支专业的队伍。丁俊晖从选择这个项目的第一天开始,就注定只能是孤独的。他只能自己寻找教练,只能早早结束学业,只能远走他乡,只能在达到一个高度之后“留洋”英国。他也只能成为所谓“职业体育运动员”的典范,以赛养练,完全和国际接轨,否则谁会为他的英伦之行买单?

  林丹的成功有其必然性。他只需在一个巨大的轨道上,按照既定的规律前进,就能达到一个高度。很多事情水到渠成,甚至不用林丹操心。但是,谁也无法克隆丁俊晖,因为他压根不是体育人才流水线上走下来的“标本”。也惟其不可复制性,丁俊晖的成功才显得愈发可贵。如果说“奥运争金计划”的重点项目,的确需要流水线式高效率的人才产出,那么在一些冷门项目上,我们呼唤更多独辟蹊径的丁俊晖。

  丁俊晖没有任何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他只能独闯。然而鲁迅先生说过:世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丁俊晖踏出的,正是体育成才“野路子”的第一个脚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15,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