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细品孙英杰案件六大疑点 新版掩耳盗铃?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06:50 扬子晚报 | |||||||||||
本月16日,在少人知道的黑龙江五大连池市,孙英杰秘密地打赢了一场官司,从而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之身——服禁药“强力补”乃他人陷害。然而,这场官司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给孙英杰带来她想要的结果。相反,在孙英杰官司中出现的种种可疑迹象却像一个又一个周星驰式的搞笑片断,让明眼人忍俊不止,在这里,让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案件中的可疑之处。
疑点一:矿泉水变成了猕猴桃汁 早在孙英杰服用禁药东窗事发之后,其教练王德显就为弟子辩护说,孙英杰正因为是饮用了一位男性体育迷送上的矿泉水,才导致自己的药检呈阳性结果。为此,本报记者专门咨询了南体运动科研专家,得知的结果是孙英杰服用的强力补根本不能溶于矿泉水中。到了严肃的法庭,孙英杰饮用的矿泉水一下子变成了猕猴桃汁,也许只有这样的解释,才能让孙英杰不至于呆得连不溶于水的怪药也看不出来。 疑点二:厕所当厨房 被告于海江供认,药是他在北京天安门附近的一个厕所里挂在挂钩上的一个蓝色的包里拣的,自己原以为是补药,并不知道是兴奋剂。在饮用了几次后,觉得有使不完的力,这才拿给师姐补充一下体力。但这种药品来源的解释实在是太让人可笑了,公共厕所里的东西,一般人碰都不会碰,更不用说是一些药品状的东西了。然而,于海江竟然还服用,并且在得到良好药效后不做任何检测,就把这种可疑的体力补充剂给师姐服用,于海江一定是把公共厕所当成他家的厨房或药房了。 疑点三:原被告关系令人疑 法院经审理查明,原告孙英杰系中国火车头体协体育工作队运动员,国家女子中长跑队队员。王德显系国家女子中长跑队教练员。王德显之弟王德明系被告于海江的教练员。被告于海江系中国青海体育工作队运动员。原告孙英杰于10月16日前来北京,住在教练员王德显家中。从法院提供的这份资料中我们就不难看出,孙英杰和于海江不同寻常的关系。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绝不会让师弟糊里糊涂地害了师姐,反而,做师姐的替死鬼可能更大些。请大家再看看于海江在法庭的供词吧:我就是出于想帮她,因为孙英杰是我心中的偶像。可以说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我的心,我对她特别痴迷,特别崇拜。 疑点四:一瓶果汁喝两天 看看孙英杰饮用猕猴桃汁的过程,早餐过后孙英杰开启一瓶猕猴桃果汁,并饮用两纸杯。剩余果汁放在桌旁的纸箱上。然后去参加比赛,孙英杰同时取得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暨全国十运会马拉松赛冠军。赛后“兴奋剂”检测正常。中午被告于海江去王德显家取箱子,听保姆说“孙英杰取得了第一,但到终点累得坐地上了”。于海江乘保姆做饭之机将自己平时服用的药物胶囊强力补取出7~8粒,掰开将药粉放进10月16日早孙英杰所剩的猕猴桃果汁瓶中。然后,于海江返回山海关的训练基地。当天下午3时许,孙英杰回到王德显家中,饮用了早晨饮剩的猕猴桃果汁饮料,并于17日早将剩余的果汁喝掉。看了这个过程,我们不禁要感叹,真节省啊,国家队队员就这生活条件啊,王德显你这个教练当得也不合格,家里不多准备一点水,人家刚跑了马拉松回来,就一瓶剩果汁打发了。 疑点五:大佛搬进了小庙 由于被告是五大连池市人,所以,孙英杰向五大连池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既然是为了洗清罪名,完全可以在“投毒”发生地北京提起诉讼,相信媒体的关注程度和透明程度会更高,这样做也方便长期在京训练的孙英杰,但不知当事人出于什么目的,千里迢迢去连铁路都不通的五大连池——一个黑龙江西北部的小城市去干什么?孙英杰的名头能不能吓唬住小地方的法官,我不敢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那个交通通讯闭塞的地方,决不会有什么媒体知道去深挖案件。 疑点六:诉讼请求是否太轻 五大连池法院一审判决支持了原告孙英杰的诉讼请求,被告于海江在国家级报纸上登报公开向原告孙英杰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偿原告孙英杰精神损害抚慰金3万元及诉讼费。登报内容需经法院审核。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个判决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就是说,在被告于海江明显故意“下药”,并且造成了严重后果的情况下(可以说葬送了孙英杰的运动前途),孙英杰及王德显非常大度地只要求对方赔款、道歉了事,而被告的表现更加滑稽,上来轻轻松松地认罪。这么默契庭下和解不就行了吗,干嘛花费那笔诉讼费呢。话又说回来,于海江祸害了好好的一个优秀运动员,竟然不需要坐几年班房,是否也是很滑稽的啊?本报记者张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