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综合体育> 正文 

高校场馆社会化难解矛盾 健身协会托管意见不一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11:03 中国体育报

  高校场馆如何管理、开发和经营,一直是人们在探讨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采取了一种有别于以往的方式,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即在对社会人员开放收费的同时,开始对学生收费。

  2003年年底,北京大学将理科1号楼地下一层托管给康美乐健身协会。原来近1000平方米的理科1号楼地下一层只有几张乒乓球台和一个空荡荡的体操房,学校因为资金原因,
还没有能力进行改善,托管给康美乐健身协会是体育设施社会化的一种尝试。

  接手之后,康美乐健身协会共投资450万元将地下室重新进行了

装修,购置了一批健身器械、
台球
桌、
乒乓球
桌等。同时这些体育设施,在学校有教学课程和计划时必须免费为教学服务。利用这些新增设施,学校新开设了器械健身课、台球课等,在体操房内还开设了街舞、拉丁舞、踏板操、瑜伽等课程。

  协会负责场所的日常管理,也减去学校在管理上的负担,体育场馆社会化对学校和协会是共赢的结果。

  针对这种模式,有关人士指出,这样做实际上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对矛盾。一方面高校体育经费来源单一,投入不足,体育资源配置不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大批高校体育设施、人才处于闲置状态,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除了学生上课时间使用,其他时间大多都是“关张打烊”的这些场馆,资源闲置浪费严重。因此高校体育场馆收费应该是一个发展趋势,但要掌握好一个“度”的问题,比如在对学生和对社会人员的价格处理上,在两者数量的比例控制上,都应该把握好“度”,使两者和谐共存。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场馆收费还是认同的,“灯光、器材、管理人员都需要费用,而且条件也特别好”,这是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但也有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学校的收费是比校外便宜好多,对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同学来说也不算什么,但对我们这些家庭贫困的大学生来说,去那里锻炼还是觉得过于奢侈了。”一位贫困生说。

  学校体育场馆走市场化道路本是让更多的学生能走进体育馆,能够更舒服地健身,但是因为收费,一些家庭贫困的大学生被排斥在这些运动场馆之外。如何使家庭贫困的大学生也能融入到多姿多彩的大学生健身活动中去成了场馆市场化带来的新话题。

  北京市体育局和北京市教委2000年出台的《北京市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规定:学校体育设施按照规定,到所在区、县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领取注册登记证书;领取体育设施注册登记证书的学校,其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可以收取一定费用,所收费用可参照社会公共体育场所的标准收取;学校体育设施在保障教学的前提下,利用假期、公休日向学生开放,也应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不少学校场馆目前“对外开放”的方法和手段都是合规的,但同时合规的东西还要合宜。

  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的结果,在我国现有的850080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558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有28741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从这个数字上来说,高校场馆是笔不小的资源。但同时面对的事实是:体育场地和设施紧张是高校普遍面临的窘况。其原因是近几年高校急剧扩招和其场馆面积增长缓慢、设施更新缓慢形成反差,因此目前高校本身的场馆相对于学生的需求已经略显局促。

  因此在国家提倡学校体育场馆应逐步向社会开放、提高场馆使用率的同时,如何不让本来就紧张的校内场地捉襟见肘,又能正常运营并有所赢利,现在看来北大模式有一定可取之处,但这种模式本身也还有其局限性。

  担任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数据应用研究总课题组长的卢元镇教授认为,高校体育场馆走市场化路线对学生收费从法律上讲不妥当,学生已经交了学费,那就应当免费使用学校的体育场馆,而且,收费把贫困生挡在了门外,造成了不公平现象。不可否认,场馆在开放过程中,人员管理、器材损耗等方面需要一定的费用,按照中国目前的情况,学校可以向学生收取适当费用,但决不能把学校场馆当作“赚钱工具”。他表示,学校如何努力提高场馆的使用效率,使场馆资源充分发挥作用,还应该探求更加合规合宜的操作方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2,8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