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赵本山退出不是决定因素 辽足股权"回家"才是出路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06:57 辽沈晚报

  大股东疲惫不堪难以支撑,辽足年关难过!赵本山的退出,被许多人认为是辽足又一次生存危机的前兆,实际上这些流于表面的危险并不是辽足生存的根本问题所在,一个赵本山的介入和退出并没有触动辽足生死抉择的核心命题,“只要大股东不是辽宁企业,辽足的问题依然会长期存在,”曾经在辽足担任两年总经理的职业经理人程鹏辉一针刺出辽足背上脓疮里的黑血。

  本山退出不是决定因素

  辽足当初把赵本山神一样地请进了辽足,任命也从一开始的副董事长升格为董事长,其背后的目的除了借助赵本山的威望和影响理顺辽足在辽宁与各方面尴尬的关系之外,最为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解决辽足本土化的顽疾。如今,赵本山言退是基于对辽足现状的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的由来是辽足依然游离于辽宁之外。

  在大股东依然是外省企业的情况下,在俱乐部决策层由多位外省人士组成的情况下,任何人对于

辽足都带有高度的警惕性。即使在赵本山入主辽足的100多天里,这种辽足生存环境与俱乐部本身生存愿望的背离依然高度尖锐。俱乐部期望的税收、土地以及其他方面优惠政策都无法得到回应。加上2005年整个中国足球市场极度低迷的影响,辽足的生存危机也在下半年凸现。“年关难过啊!”这是张曙光近乎绝望的一句感叹,目前面对他的最为现实的问题是,辽足没有资金解决球员工资奖金、拖欠的税款、违约金等等费用。如果不能按时将球员工资奖金补齐,足协将不给辽足注册,那就意味着辽足彻底死亡。

  赵本山的退出,恰恰是辽足内部问题复杂而无奈的一种间接反应。辽足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赵本山同样无力解决。

  大股东视辽足为烫手山芋

  作为大股东的代表,张曙光几个月来如坐针毡,他已经毫不掩饰对于辽足前景的绝望,“我们一直就想把股权转手,但是苦于没有人接啊!”张曙光自嘲是被辽足套牢的人,所以才卖命支撑着俱乐部的正常运营。到目前为止,张曙光自觉越陷越深,并没有任何好转的希望。将手中的股权打八折出手,分期付款,或者转让手中40%以上的股权,这个都是张曙光期望的放下重担的方式。

  事实上,辽足的大股东一直在寻找下家,试图将辽足这个沉重的包袱甩出去,不过始终没有人接招,尤其是辽宁省内的企业更是无人问津。据记者了解,就是在辽足回归辽宁的2003年,大连实德的徐明受有关方面的委托准备收购辽足,在俱乐部两位高层亲自找到徐明商议此事后,辽宁企业实德集团第一次接触了辽足,当时双方在价格上一度僵持。在2003年年底,辽足被转让给了

健力宝系,徐明得知此事之后表示退出竞争。辽足丧失了最宝贵的一次由辽宁企业回购的机会。曹国俊当时3500万将手中的股权转让给了张海,而实德集团出的价格要低于这个数字。

  在张海接手之后,辽足依然延续着被“外人”掌控的局面。在张海根本无法进行追加投入的情况下,辽足单单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已经举步维艰。“我除了为此所累之外,基本无利可图。”大股东的代表张曙光这样形容自己在辽足的日子。

  本土企业回购才是出路

  由于辽足股权转让的前提是不能改旗易帜,所以诸多外省企业望而却步。曹国俊2003年冒险将辽足易帜为“北京三元”其实是为了让辽足在北京生存下去,但这无疑违反了辽宁省体育局的最基本原则,于是无条件回归辽宁。经历了这次重创之后,任何企业在与辽足接触之前必须明确这个原则不能动摇。

  从2003年以来,包括广州市、江苏省等地区的多家企业与辽足进行过接触,他们原本都是希望将辽足整体迁移到他们规定的地区,但是都因为“不能易帜”的原则性问题退缩。“我们省内的企业无人伸手。不是辽宁的企业没有实力,是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辽足的历史问题太复杂,在政策方面也始终没有明确说法,所以企业都不愿意趟这个混水。”一位俱乐部官员透露说:“这也让我们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就在传出赵本山退出辽足的当天,在辽足担任了两年总经理的职业经理人程鹏辉途经沈阳,“辽足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辽宁企业的回购。如果不完成辽足的辽宁本土化,谁来都解决不了辽足的问题。就是十个赵本山来,也不能改变辽足的命运!” 首席记者 刘志向

  12年联赛数据一网打尽 改变你看中国足球的方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7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