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17年 重回梦开始的地方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11:03 中国体育报

  毫无疑问,是成功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壮举,使得王勇峰和李致新站在了中国登山界的巅峰。1988年,这个屹立于七洲之巅的梦想诞生在南极文森峰。今年12月1日,作为“极度体验7+2”探险活动的最后一站,王勇峰又踏上了南极探险的征程,回到他登山探险的梦想起点。

  12月1日,王勇峰带领“极度体验7+2”南极登山探险队奔赴南极洲爱国者营地,他
们计划用10-12天的时间穿越南极冰原,最终徒步到达地球南极点,随后攀登文森峰,为中国民间首次由登山运动员和业余队员自发组成的“7+2”探险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17年前,也就是1988年的12月3日,王勇峰和搭档李致新成功登上了南极洲最高峰文森峰。这对“中国登山双子星”创造了7小时内连登文森山两座山峰的纪录,也正是在南极之颠,他们确立了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目标。

  南极点,我终于来了

  对于南极,王勇峰并不陌生。1988年攀登文森峰,王勇峰见识了“乳色天空”的奇怪天气,狂风卷起的漫天冰晶使天空变得白茫茫一片,看不见远山,看不见地平线,甚至看不见对面的人。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暴风雪把营地帐篷一次次吹倒,巧克力冻得像石头一样硬,冒着热气的咖啡刚喝到一半已经冻上冰了……

  其实,我们攀登七大洲最高峰的计划1999年就完成了,现在又延伸出了“7+2”,就是指攀登七大洲最高峰和徒步到达南北两极点。早在1993年时,我和李致新就开始计划徒步到达南北极点,但是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如今,交通条件、探险手段都有了很大进步,让极点探险也成为可能。如果这次成功了,我们将是第一批完成7+2探险的中国人。我今年已经42岁了,在这个年龄还能再当第一,高兴但也真不容易。

  我们这支队伍一共7名队员,实力还是很强的。有国家登山队教练次落,登上七大洲最高峰的记者刘建,2003年登珠峰的大学教师李伟文、梁群夫妇,还有徒步北极点的企业家王秋杨,杨险峰的七大洲计划也完成了四座。我当队长就像家长一样,把队员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都记在心里,带领他们完成这次风险可控程度较高的南极探险。当然,危险还是有的,主要是变化无常的天气、错综复杂的冰裂缝、高山反应和交通运输工具的危险这四方面。

  衡量一个国家的登山探险水平,一方面要看职业运动员的水平,另一方面就是业余选手的参与程度。在中国,以前的高难度探险都是由职业运动员完成的,今后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会有更多业余爱好者参与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应该说,这样的民间探险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我国登山探险活动的发展趋势。

  要不,你来当队长

  2003年5月,央视对纪念人类登上珠峰50年的攀登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登顶过程中,关于“上,还是下”的激烈争执,一览无余地呈现在人们眼前。王勇峰这个前线总指挥真不是那么好当的!同年年底,队长带着5个业余队员去登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大家还没从不久前成功登顶文森峰的兴奋中缓过劲来,纷纷要求放弃1天的休整直接冲顶。“绝对不行!”几分钟前还兴高采烈钻进帐篷要喝汤的王勇峰一下子阴沉了脸。第三天冲顶时,疲惫不堪地队员不住感叹,多亏听了队长的话!

  登山很大程度上是门经验科学,正所谓见多识广,要对天气、人员、路线等状况有准确的判断,预见将会出现的问题。无论是带职业队员还是业余队员,责任都是一样重大。只不过,职业运动员经过专业训练,对山间危险等都有清醒的意识,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业余队员虽然很多也有丰富经验,但对危险的判断等还需要当队长的操心更多一些。

  虽然我在登山领域中已经树立了很高的权威,队员基本上还是按照我的话去做,但也有生气、委屈的时候。职业队员不听我的,我是他领导嘛,实在不行就训一顿。可带业余队员就不一样了,要遵循商业登山的模式,说白了就是客户,是契约关系,队员都有着各自的职业、经历,有自己的想法和权利,不能光靠权力让队员执行,更要摆事实,讲道理,更需要open的观念,去交流、沟通和说服。

  面对面的交流都好说,最困难的是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在极端的环境中,队员可能会固执地重复自己的主张,别人的意见根本听不进去。实在说不通,我只好说:“要不,你来当队长!”队员肯定说,那不行啊!不行,那你就听我的!这就是我的杀手锏。

  在山上,关键时刻总要有服从,这是关系到生死的大事。但从另一个角度说,队长的责任就更加重大了,做决定也是需要勇气的。以后民间的户外登山会越来越多,好的队长在面临危险时一定要非常沉着,带领大家有条不紊、齐心合力地去面对困难,否则这个队就完了。

  救援,是最伤心费力的

  1984年阿尼玛卿Ⅱ峰,刚刚接触雪山的王勇峰和队友遭遇平生第一次雪崩,疯狂地呼喊,拼命地扒雪,不到10分钟救出了4个人,其中包括手把手领他们“入行”的老登山家曾曙生。此后多年,王勇峰从登山运动员变成教练、攀登队长、前线总指挥,变化的是身份、心情和职责,而不变的却是每当山难发生时,带着沙哑嗓音出现在现场的忙碌身影。今年1月1日下午,在家休息的队长接到四姑娘山发生山难的消息,第二天就急忙赶往出事地点。睡觉时,训练时,甚至刚刚从一座雪山下来来不及休整时,队长都曾在这样的时刻被火急火燎地叫到山难现场,投入救援。

  和当队员、攀登队长比起来,当救援队长最辛苦,身体和心理上都很累。2000年玉珠峰、2002年希夏邦玛峰山难,我都是救援队长,虽然是作为技术救援赶去的,但在短时间内要处理方方面面的事情,政府、志愿者、家属、新闻媒体等等,甚至包括救援经费,还要考虑救援队自身的安全。何况山难的发生,每个人心里都不好受。

  登山是一项有生命成分在里面的运动,参与的人必须清楚所面临的危险,对自己的受伤和死亡负责任。如果你没有这个心理准备,那么最好不要参加这项运动。登山探险,首先不要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要注意风险的掌控程度,危险和成功几率对半,那就麻烦了。任何探险都有危险,中国登山队遇难的登山家也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像我这样的1993年在珠峰也差点没回来,还冻掉了3个脚指头。其次,就是要循序渐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探险要把安全作为第一准则。

  目前,中国登山协会已经设立了救援委员会,在深圳、杭州等地民间救援系统也都组织得不错。建立高山救援系统是非常复杂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高山救援首先要有当地政府的介入,进行救援人员的培训、救援力量的调度等等。其次,需要当地部队的支持,使用直升飞机可以最大限度争取救援时间,国外有很多成功救援的例子。第三,登山协会要对专业救援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等等。另外,还需要大量具备救援技术的志愿者参与其中。只有这些系统工作相互配合,才能很好地把救援工作完成。在美国,有200多个山地救援协会,可以做到山难发生之后几个小时迅速实施有效救援。

  做最好的登山家

  采访时,有人来询问李致新的电话,队长“哎呀”一声回答说:“他的电话我记不住啊!”要知道,李致新可是他的生死伙伴,十几年来和他一起爬冰卧雪登上地球之巅。小事迷糊,可登山的大事上队长却从不含糊。这次去南极探险,从队员的护照、保险到装备,队长都一一过问,一定要心中有数。42岁的王队长总是忙得团团转,他标志性的大胡子中间已经夹杂了白色的胡须,看了让人心生不忍。队长说,他希望自己能在45岁时退出登山一线,去无忧无虑地登几座自己喜欢的山,安全的山,简单的山。

  从1984年开始,我已经登山21年了。以前登山是一种政治任务,而如今变成了实现自我、完成梦想的方式。经历了这些阶段的变化,我感觉任何探险活动都是挑战极限、探寻未知领域,不管到了什么时候,登山的模式变成什么样子,这种探险精神都是不能缺少的。

  能有机会把我自己多年来的登山经验传教给队员,既是一种荣幸,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我和李致新的成功也是站在众多老登山家的“肩膀”上实现的,那些经验和教训是多少前辈用汗水和生命换来的。即便是业余队员,也要按照长期形成的登山规律、职业精神去努力,这样才有可能将风险降到最低。今后在商业登山和户外运动市场的发展中,仍然要坚持科学登山和安全登山,越登山越感觉生命的宝贵。

  刚开始登山那会儿,我就给自己定下目标,要做中国最好的登山家,李致新的目标是做中国最好的登山管理者。我相信,做任何事只要坚持去做10年,就会在这个行业成为优秀,所以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一直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果然成为了“最好”的之一。我小时候爱看伟人传记,一心要当拿破仑那样的大将军,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情。结果发现,自己还是个普通人,能在登山这个领域做到最好,我已经很知足了。

  很多年前,当别人听说王勇峰是登山运动员时,都认为他从事的是一项很危险、很奇怪的职业,甚至直截了当地说他“大脑有病”。那种滋味真难受,后来他都懒得和别人解释了。而现在,队长从事的登山运动,掌握的攀登技术,甚至穿的冲锋衣,会打的布林结,一不留神都成为了时尚的代言。“队长了不起啊!”“队长干的都是大事情!”王勇峰听了心里那叫一个高兴。

  王勇峰说,自己做事一直有个标准,至少要让自己满意,让亲朋好友满意。现如今,队长满心欢喜地说:“当然满意了,满意得都多了!”

  队长语录

  Δ我希望45岁以后“退休”,去无忧无虑地登一座自己喜欢的山,但只要大家还需要我这个“队长”,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Δ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只要提起中国登山,人们都会想起王富洲、潘多这些老登山家。我希望很多年后,大家也能这样记得我。

  Δ登山就像考试,平时已经做过千百道题,上考场考个八九十分那还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怎么会害怕呢?

  Δ没必要把世界上的山都登完了,也许有的山是不该去登的,还是留些神秘感比较好,比如梅里雪山。

  Δ年轻人登山更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千万别着急。武功没练好之前,一定别和人家大比武,小比武就行了。

  Δ我的梦想?我晚上睡觉从不做梦啊!如果一定要说未来的目标,那我倒真希望年轻20岁,但是还能有现在的登山经验和体会,这就真是一个“梦想”了。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