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让车轮起飞的人——记自行车金牌教练延烽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16:17 中国体育报

  组队两年半,带着5名弟子,获4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相信这样的成绩在全国十运会赛场上绝不多见,但河南场地自行车短距离组主教练延烽做到了。

  谁也没有料到河南场地短距离自行车手会在南京仙林赛车场刮起一股强劲的“河南旋风”,不仅获得了4枚金牌,而且成绩比以前大幅度提高,有的已经达到世界水平。毫不夸张地说,河南车手已经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让中国自行车实现突破的重要力量。这中间
,作为主教练的延烽教授功不可没。

  从教授到教练

  59岁的延烽祖籍江苏省,1967年从南京体育学院毕业后当了一名中学教师,11年后成为北体大的研究生,毕业后前往莫斯科中央体育学院进修,当时俄罗斯(前苏联)的自行车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经过先进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熏陶之后,延烽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

  作为首都体育学院专攻自行车研究的博士生导师,延烽教授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的许多理论都是和世界自行车运动前沿接轨的最新研究成果。但直到他被委以河南自行车短距离组主教练职务以前,别人眼中的延烽只是一个做学问、讲理论、搞研究的教授。

  由于不是科班出身,且“连

赛车都不会骑”,曾经担任过1990年亚运会国家队副总教练和1996年奥运会集训队总教练的延烽并不被圈内人认可,被别人戏称“光侃不练”。

  延烽在别人眼中的争议在河南省体育局副局长韩时英看来却是优势,在河南省体育局决定组建自行车短距离组后,韩时英大胆聘请这位理论家作为主教练。“士为知己者死”,延教授也将他的平生所学贡献给了河南自行车队。这样,延烽就完成了自己从教授到教练的转轨。

  “魔鬼”训练出英才

  延烽入主河南队后,河南自行车运动在理念上已经比国内的对手领先一截。

  根据惯例,赛车手没有5至8年的专业训练很难成材,而

十运会夺得两金的冯永才19岁,王启明还不到18岁,都是2001年九运会以后才入队的小队员,本来是准备打十一运会的苗子,就连“老将”高亚辉也仅仅23岁,他们在延教授手下才训练了两年多时间,就让国内许多苦练了10多年的老将望尘莫及。19岁的冯永一人夺得个人一公里计时赛、团体竞速赛两枚金牌。18岁的王启明也收获了团体竞速、男子争先赛两枚金牌和凯林赛的铜牌。23岁的高亚辉夺得凯林赛和团体竞速两枚金牌。

  这些高产的金牌队员,延烽自称是“变废为宝”,两年多以前,16岁的王启明还只是女队的陪练,延烽很惊诧他出色的爆发力,被调入一线队后,王启明的成绩像坐了

火箭似的往上蹿,男子200米行进出发的全国纪录就记在他的名下,王启明已经成为国家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重点培养的苗子。

  延烽的许多做法是和传统训练模式相抵触的,比如国内流行了几十年的用蹲杠铃来锻炼腿部力量的做法,延教授就弃之一边,他说这样做只能练成大屁股和粗腿,对于提高腿部力量毫无用处,他自己则有更科学、更快捷的方法提高腿部力量。

  延烽训练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强度大、出了名的“狠”。国内队员通常是一天一练,而他的队员经常都是一天两次高强度训练,在高原训练中甚至是一天三练。延烽的训练也遭到过强烈抵制,因为要求太高,也非常严厉,所以从助手到队员都认为延烽这个人“太难相处”,甚至有人找到省体育局领导告状。

  女子争先赛亚军得主河南省老将高亚伟深有体会,起先她对延烽的训练方法有过抵触的情绪,经过延烽的细心指导,高亚伟的态度明显转变,训练自觉加量,这次在女子争先赛中惜败给吉林名将郭爽,但这是河南女子在该项目的重大突破,赛后夺得银牌的高亚军紧紧抱着教练延烽,激动得失声痛哭,这幸福的泪水其实就是对功勋教练的最高奖赏。

  注重细节情感

  熟悉延烽的人都知道,延教授是个很注重细节的人,“细节决定成败”。今年自行车短组的夏训动员会,延烽教授一改过去领导台上讲话、队员台下听报告的形式,而是请来了所有队员的家长,开起了“家长会”,和家长促膝谈心,以真情交流感动家长。还特别为家长赠送了别致的礼物——一本包含每个运动员训练比赛成绩和训练、比赛、生活图片的精美画册,让家长们爱不释手。

  延烽不止一次强调,自己不仅是个教练,更是个老师:“我是个老师,所以我的任务还是培养人。70%的精力我都用在了提高队员素质上。”

  每隔半个月,延烽就会给队员上一堂理论课,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两年来,他教育队员要讲道理、明是非、知对错、辨黑白,要求队员“要骑好车就一定要做好人”。

  在训练、比赛的间隙,延烽教授给队员上英语课,要求队员写训练日记,作诗,春节要求队员自己创作对联,搞演讲比赛,搞作诗评比,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很快就要冬训了,延烽准备给队员们请个语文老师:“学一点古典文学,个人素质提高了,也更容易理解教练意图。”

  两年多来,短项目组有2名队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6人获得了省体工大队年度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8要再搏一把

  “勤训练一丝不苟、不碌碌无为、连年拔头筹;慎思索大胆创新、勿虚度年华、十运夺佳绩”。这是延烽给队员写的一副对联,这个目标,延烽和他的弟子们已经做到了。延烽透露接下来的目标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

  “奥运会的比拼与全运会的较量不可同日而语,能在奥运会上出成绩,才是我和运动员们的最大心愿,为了这个远大的目标,我们将淡忘‘全运’之火,去燃烧更加热烈的‘奥运’之火,凭借我的实力,我还想在奥运会上拼搏一把。”延烽的心绪已经飞到两年之后的北京奥运。

  “接下来的奥运训练会更加残酷,要付出更大努力,所以我也跟队员说了,做好吃更多苦的准备,如果谁不想吃苦,就尽快走人。”说到奥运会,延烽又显示出严厉的一面。

  “不过,我相信我的队员都会留下来,跟我一起起飞的。”延教授自信地说。

  延烽简历

  江苏人,1946年出生,现为首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教授并任河南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组主教练。1967年从南京体院毕业,后在张家口一所中学任教,1978年考取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上世纪80年代末期前往前苏联莫斯科中央体育学院深造,开始接触和研究自行车运动,曾任国家自行车队副总教练、总教练。1993年受聘河南省体育局任顾问,2002年底,河南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组单独组建后任主教练,十运会上,率队包揽了男子自行车场地赛短距离项目的所有金牌。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