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民健身节十年历程 体育生活化让上海动起来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09:07 解放日报 | |||||||||
上海市第十届全民健身节前天落下帷幕。至此,上海市全民健身节作为全国首创的“健身品牌”,已悄然走过十个年头。 10年健身路,是上海市民的健康意识不断被唤醒的进程。“1996年上海首创全民健身节时,出发点就是着重宣传老百姓健身的理念。当时人们的脑子里,还只有竞技体育和职工体育两个概念”,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李伟听表示,“现在,上海百姓已经由原来被动选
古今结合、中外结合、南北结合和医药结合等方式,让上海全民健身的内容具备了海纳百川、不断创新的特色。木兰拳、练功十八法等,原本就是沪上土生土长的拳头产品;源自美国的排舞和北方的秧歌,都加入了海派的元素;虹口区创编的二十五式关节操、普陀区的绿色保健操,曾获全国全民健身项目一等奖。 如今,上海人的健身观念越来越向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有人愿意花几万元办一张健身金卡,但更多百姓可以在免费公园、绿地和公共体育场所内,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李伟听说。 上海频繁举办高水平的赛事,更是为全民健身推波助澜。仅2005年,上海就举办了F1、世乒赛、摩托车世锦赛、世界田径黄金大奖赛和网球大师杯等重大国际赛事。上海人不甘心仅仅充当观众。于是,为迎接世乒赛,上海出现了“人人打乒乓活动”;大师杯深入人心,也催生出沪上20万网球迷。 体育生活化,生活体育化。上海全民健身节的10年历程,画出了一道以人为本、构筑和谐发展的轨迹。 本报记者 陈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