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裴恩才:“江湖行”走进死胡同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16:22 中国足球报

  都知道裴恩才的决意离开是因为压力过大,但很多人也许忽略了他所受到了另一重压力——来自球队内部,也就是说是女足队员给他施加的压力。

  足球就是江湖,女足当然也有自己的江湖。从来没在“女足江湖”混过的裴恩才,仅凭在中超联赛中的七连胜,和谢亚龙赐给的一把“尚方宝剑”,突然闯进女足地盘就想当“江湖老大”甚至“一统天下”,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不了解江湖情况,摸不清谁敌谁友,一进去就发号施令甚至大开杀戒,这样做只能有两个后果:一、因为“武功盖世”而震慑江湖,最终人人心服口服对你大行跪拜之礼,整个江湖就是你的了;二、因为功力平庸不能服众,纵然你有倚天剑屠龙刀,也顶不住一帮女好汉的明枪暗箭,最后一把宝刀只把自己砍得血肉模糊。

  事实证明,裴恩才就很“不幸”地遇上了第二种情况。

  在裴恩才接手女足后公布的第一期国家队集训名单里,因为追求“年轻化”而忽略了不少女足“老江湖”。而被他“遗忘”的那些老人,恰好是很有“江湖名声”,并且自视甚高的女足国家队元老。裴恩才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看似熊熊燃烧光艳无比,实际上,那时就已把

火星溅到了自己领口上,只是当时尚未起风,才没有燃起来烧到自己。

  在7月份的中澳对抗赛和8月份的

东亚四强赛上,新人当家的中国女足并没有像裴恩才和大多数人期望的那样出彩,清醒过来的裴恩才有点感觉到了老人的重要性,加之在此后全国范围内的“选秀”并没有特别出众的新人涌现,10月份的全运会上,裴恩才近乎看遍了所有女足队员,发觉要挑几个新秀竟然如此困难。这时候,他才越发感觉到某些老队员是不可或缺的,但显然为时已晚,在全运会的看台上,裴恩才就这样向记者感叹过:“新人好苗子太少,而召回老将也没那么容易,工作不轻松啊!”

  那时裴恩才还没有预料到“召回老将”有多么不容易,还比较轻松地表示,回去后将“找老将们谈话”,估计那时候他还满以为国家队就是一块人见人爱的金字招牌,只要你召,她就会来。后来的事实让裴恩才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国家队确实有吸引力,但并不是谁都能把她们吸引过来,而他裴恩才,是最没“吸引力”的那个人。

  随着浦玮、任丽萍等人“婉拒”国家队召唤,裴恩才的“江湖行”彻底走进死胡同。在国家队急需老将回归时,她们“不约而同”地拒绝回归,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裴恩才当初埋下的火灾隐患借助外界风力已经燃烧成明火,他要为自己当初不懂江湖规矩而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裴恩才“既不懂女运动员的生理周期,更不懂女足运动的特殊规律,同时还不懂最起码的待人接物,连普通的人际关系都搞不好”。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就已经非常严重了———在中国这个人际关系为第一要务的社会中,一个人工作能力欠佳是小事,至少算不得大事,而一旦跟周围人的关系都搞得一塌糊涂,事情就大了,免不了要“人人得而诛之”。裴恩才在位时,千呼万唤召不来老将,但当他刚宣布下课走人的时候,老将们却接二连三地表示,为了女足大业,可以再回来搏杀一阵。这就很明白地告诉老裴:在女足江湖里,他确实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了。

  11月16日,在临行前的最后时间里,裴恩才十分动情地跟他的队员们说了一句话:“我跟你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很开心。”听了这话以后,据说有年轻队员哭了,很舍不得裴恩才,但某老队员却毫不客气地指出:“像在作秀,既然是他主动选择抛弃我们,到了这个时候再演戏般的假惺惺,真的很没劲!”

  裴恩才走了,有新队员在哭,想必也有老队员在笑,真可谓“但见新人哭,哪闻旧人笑”。也许在这个时候,裴恩才才明白过来:原来这里也并非传说中的一潭清水,而是一汪很有些深度的江湖。

  女足大旗谁来擎

  谁来接替裴恩才,继续撑起中国女足的大旗?近日媒体和民间为中

国足协制定了一份“候选人”名单,其中包括马良行、孙雯、王海鸣、殷铁生、贾秀全等。

  马良行马良行是众多候选人中呼声最高的一位。原因很简单,他曾经较长时间担任过女足主教练,并且带队打出了当时不觉得好,与继任者一比较才显出好的一些成绩。总结起来就是马良行既有资历,又有经验,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在女足队员中很得民心,有号召力。

  但马良行的“呼声”却并不是他本人的呼声,而是旁人在总结得失权衡利弊之后替他“呼”的。群众支持马良行“卷土重来”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马良行本人却比较冷静,并没有对此作出十分积极的回应,甚至说“我带男足一个月挣的比带女足一年挣得还多,而且压力要小得多”。

  孙雯孙雯倒是明确表示了她对女足国家队帅位的向往,“如果国家需要,我愿意担任国家队教练。”与此同时,她也很清楚自己的“劣势”:跟其他候选人比起来,自己资历尚浅,虽然当队员时曾缔造过无与伦比的辉煌,但毕竟从来没从事过教练工作。因此孙雯最理想的模式是:马良行当主教练,自己作为助理教练“给马指导帮忙”。

  王海鸣王海鸣属于老生常谈的一个人物。按理说,他带队时间长,熟悉女足队伍情况,加之一直以来又最受球员信任和喜欢,当个主教练应该不成问题,但既然前面几次足协都没有青睐过他,如果这次让他上,让足协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尴尬,因此如无意外,王海鸣将继续扮演过渡时期过渡人物的角色。

  殷铁生贾秀全至于殷铁生和贾秀全,应该完全是人们由着性子遐想出来的接班人。两人都是从国少队主教练位置上辞职离开的,都深谙其中奥妙,都知道目前女足的情况远比国少复杂,如果再回过头来当女足主教练,那殷铁生就不是殷铁生,贾秀全就更不是贾秀全了。

  执教女足,是非成败转头空

  11月21日,王海鸣带领中国女足离开北京飞赴澳大利亚,进行本年度中国女足最后一次国际赛事。至此,主教练裴恩才的辞职风波正式划上句号———虽然中国女足的新任主教练还不见踪影,中国足协也还没有正式与裴恩才解约,但事实上裴恩才已经就此与中国女足完全“脱离关系”,关于裴恩才和中国女足的一切“恩怨”,已彻底成为了“过去时”。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裴恩才下定决心提前离开中国女足?关于这个问题各大媒体近段时间都作了大量报道,尽管裴恩才面对采访时并没有完全清楚地回答过,但从他偶尔“不经意”的谈话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一些个中原因。归根结底不外乎一条:接手女足后不出成绩,各方面压力太大,自己也不愿意继续“误人子弟”,因此主动要求下课。

  裴恩才的压力来自哪里?现在普遍的看法是来自中国足协。在火速上调裴恩才担任中国女足主教练后,中国足协便对裴恩才寄予了无限厚望,指望他能用在武汉黄鹤楼队时创造的“黑马精神”,在最短时间内把中国女足也调教成一匹“黑马”,冲出目前深不可测的泥泞。

  上任伊始,中国足协对裴恩才亲近至极关怀备至,不但对他“女足男性化”的观点推崇有加,还尽一切可能为他的工作扫清障碍提供方便,为此毫不理会此前另一名主教练候选人王海鸣的伤心、失落和受到的伤害,把最耀眼的光环扣在了裴恩才头上。那时的裴恩才应该说很有点飘飘然,在很大程度上也以为自己就是女足的“救世主”,或者至少能把队伍带到他的前任张海涛甚至马良行都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高度。

  7月16日,中国女足与澳大利亚队在天津进行了一场比赛,这是裴恩才接手女足后第一次带队“打仗”,虽然只是一场友谊赛,胜负结果看似无关紧要,但事实上,各方人士都睁大了眼睛在观察,看裴恩才到底有“几斤几两”,看他是否真的具有传奇色彩。结果中国女足1比2输给了实力并不强大的对手,当时即有一部分人对裴恩才表示出了些许失望,但三天后的第二场比赛,中国女足以2比0赢了回来,一场胜利又让许多人面露喜色,而裴恩才也乘着胜利的东风继续平稳前进。

  然而,在随后不久的东亚四强赛上,中国女足三战不胜排名垫底不仅让裴恩才褪去黑马本色,同时也创下了史无前例的糟糕战绩。在此之前,人们的观点是“中国女足不再是世界强队,但毕竟还是亚洲一流”,可裴恩才带队后连“亚洲一流”的帽子都打飞了,这几乎是所有人都不能接受的结果。

  更加“不巧”的是,中国男足在本届比赛中,出人意料地一场未输夺得冠军,两者对比,女足更加不堪。于是因为对女足成绩不满而引发的对裴恩才的质疑便开始了。

  东亚四强赛后,中国足球界部分元老毫不客气地质疑“女足男性化”。他们认为:“女足男性化”无可厚非,是顺应潮流的举动,但它首先得遵循一定规律,得在了解并掌握女足运动的一系列特点和规律的情况下再“男性化”,而不是一上来就简单粗暴地把女球员当男人。

  元老们的意见通过媒体很快扩散到外界,社会上原先对中国女足不甚明了,甚至遮遮掩掩的批评开始变得明朗和公开化,而所有的批评和批判都有一个共同的“靶子”———裴恩才。他上任仅仅两个月,就遇到了空前强烈的信任危机,虽然其中有很多质疑并非直对裴恩才,但他毕竟是站在前面具体做事的,于是所有质疑和批评,都无一例外地“折射”到了裴恩才身上。

  5个月中,裴恩才带领中国女足打了5场比赛,结果是1胜1平3负,这样的成绩是所有人都不能接受的,于是裴恩才“不了解女足运动规律”、“不了解女运动员生理周期”、“不适合带女足队伍”等等言论铺天盖地袭来。

  虽然裴恩才的辞职是他主动提出来的,但“主动”只是一个表象,撩开“主动”的帘子,很清晰地可以看到“被动”的实质———在接受某家媒体采访时,裴恩才说:“我是9日晚打电话给朱和元的,毕竟当时是他联系我来的,我把情况说了,他听完我的决定,说‘我看你也难受,你想辞就辞了吧’。第二天我就去了谢亚龙办公室提出了辞职。”在裴恩才很“很突然”地去找谢亚龙说要辞职时,谢亚龙表示,“我觉得不突然”。谢亚龙随后的解释也能证实人们的某些看法,“在主教练的位置上,都应该可以想象得到成绩带来的压力。作为一个主教练,也要能承受这些压力,赢球也是广大群众的要求。”

  综上所述,裴恩才辞职并一定要离开女足,原因就是压力太大,不堪重负,这压力既来自于中国足协,也来自于“广大群众”。而裴恩才最终选择离开,既是给自己找到了一条“生路”,更是给了中国足协和“广大群众”一个交代。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